新華社北京10月25日電(新華社記者姜琳、張麗娜)九九重陽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1989年我國把農歷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敬老節”之后,這一傳統節日又被賦予了新的主題——尊老敬老。老有所養、安享晚年,既是兒女送給老人的美好祝愿,也是國家文明進步的重要表現。
“百善孝為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近年來,我國圍繞“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目標,開展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然而,我國老齡化勢頭猛、老齡社會到來早、高齡老人比例高、城鄉和區域發展不平衡以及老齡保障和服務發展還存在諸多薄弱環節。
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目前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69億,且以每年近1000萬的速度增加。隨著老齡人口的急劇增加,社會保障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的壓力迅速加大,老年人的身體和心理健康問題日漸凸顯。特別是在農村,老齡化問題越來越突出,全國農村老年人口已超過1億,老齡化率達到15%。直面挑戰,我國出臺了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政策,并于9月開始在全國10%的縣實行試點工作。這讓眾多為養老發愁的農村家庭舒了口氣,更是讓全體中國人民心里踏實。
老年人是社會的寶貴財富,敬老體現著一個國家的文明進步程度。進一步加強人口老齡化的戰略研究,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到養老事業中來,形成政府與社會力量共同推動養老事業發展的局面,不僅體現著人文關懷,更是迫切的現實需求。
尊老敬老還需要國家和每一位兒女都行動。近年來,家庭美德、社會美德得到廣泛弘揚。在不久前評選的第二屆全國道德模范中,幾位獲獎者孝敬老人的事跡都讓人感動不已。小家和諧了,大家才能和諧。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勇于糾錯取信于民
下一篇: 公開政府預算是民之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