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拼”,一個多么通俗的語詞,第二天成了諸多媒體大標題中的關鍵詞。我立刻想起那首著名的閩南語流行歌曲《愛拼才會贏》。
這些日子,新華網發起一個活動,互動征集新中國成立60周年網民心中“60句最難忘話語”“60個記錄生活變遷的熱詞”和“60個精彩瞬間”,數千萬網民參與,點擊量多達數億。其中“不折騰”也是網民追捧的一個“熱詞”?!安粍訐u、不懈怠、不折騰”,是去年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胡錦濤講話中的名句。
從“不折騰”到“來打拼”,國家領導人用最通俗的群眾語言,說出了一種百姓意愿與國家意志。
60年大慶之時,《中國新聞周刊》約請了9位人士,給未來中國寫了9封信。他們是:李金華、江平、魏明倫、陳祖德、北島、胡舒立、陳嘉映、蔡國強、饒毅。致2049吾土吾民——這是給我們的未來、給我們下一代的寄語。40年后,新中國成立100周年。到那時,作為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家,中國更有理由讓世界更加驚喜。
是的,今天的我們,站在通往2049的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民族復興,“不折騰”是底線,“來打拼”是底氣。個人也好,國家也好,都應該不折騰,都應該會打拼。就我本人來講,若能再活40年,那就超過80歲啦,呵呵,能夠活到新中國成立100周年,那真夠快活的。除去學生時代不說,我從19歲開始工作,到現在24年了,在杭州從事新聞工作也有10年多了,我從不折騰。若不是幾十年如一日地“打拼”,哪有今日好時光?作為基本上每個工作日要寫一篇新聞評論的評論員,我的感受是:我可不是擠奶工,更不是運奶工,我是奶牛,每天要大量吃草,才能擠出那么一點奶,每天不花10個小時“吃草”怎么行……
在走向2049的路上,我們要看到與世界的距離。這些日子,恰好是諾貝爾獎陸續開獎日,諾獎就是一個差距的度量衡。作為2008北京奧運會和2009國慶晚會焰火總設計師的蔡國強,在致2049的信中有一段話給我深刻印象:“那時候,中國人即使得到諾貝爾獎,也不會特別的欣喜若狂,舉國歡騰。一些事情的意義,不再會被無限放大。一定程度上,就像現在的美國,學者得了諾貝爾獎,學校也不會去刻意宣傳……”是啊,人家拿諾獎,就像提籃買菜,拿得多啦。中國科學家們,真的要靜下心,不折騰,來打拼,否則會愧對2049啊。
2049,一個讓人向往的數字,一個值得期待的年代。那可不是王家衛的電影《2046》,更不是奧威爾的小說《1984》。40年,說遠也不遠,改革開放30年,不也是倏忽而過了嗎。
向著未來,向著2049,我們統統不折騰,我們一起來打拼!(北京日報 徐迅雷)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作家舊居何時成了“聚寶盆”
下一篇: 從“學習型社會”到“學習型政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