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10月29日電(記者朱旭東)江蘇省睢寧縣前不久發布《關于會議講話強制終止制度的意見》,決定限制開會發言時間,拒絕干部在會上說官話、套話、大話和廢話。這一舉動引起了媒體和社會的廣泛關注。
毋庸諱言,當前一些地方的行政語言中,充斥著不少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的官話、套話、大話和廢話,干部說得朗朗上口,群眾聽得昏昏欲睡,成為妨礙干部與群眾交流的一堵“無形的墻”。網上頗為流行的順口溜“開會沒有不隆重的,閉幕沒有不勝利的,鼓掌沒有不熱烈的,領導沒有不重視的,成就沒有不巨大的,工作沒有不扎實的,效果沒有不顯著的……”表明了公眾對這種語言的反感。
很多人沒當“官”時,一樣不喜歡這樣的話語,深知這些話語毫無實際意義,不僅浪費時間,也在空耗公共資源,還助長了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但當了“官”以后,逐漸適應并得心應手地使用起這些官話、套話和大話。因為這些話很容易學,說出來很像那么回事,而且說一些“正確”的廢話,沒有風險。
從去年開始,睢寧縣發起一場名為“行政語言和行政行為”的改革,致力于革除開會套話廢話連篇、效率低下的弊病。前不久又規定,在各級政務會議進行時,與會者發言應盡量避免說官話、套話,否則將被當場叫停發言。此項改革以連續下發“紅頭文件”的形式進行制度化推動。睢寧的這項改革,正試圖觸及當前官場文化中的陳規陋習,試圖在縣域內營造一個清新務實的文風會風。這將會給其他地方帶來一定有益的借鑒。
平心而論,公眾對官話套話固然厭煩,但更厭煩只說空話、不辦實事、不把老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睢寧拒絕官話套話的舉動之所以會引起廣泛關注,是因為社會普遍在呼吁各級肩負重要責任的領導干部切實改變作風。但是,如果只注重拒絕空洞的官話套話,不進一步從制度上糾正和徹底根治高高在上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作風,行政語言改革還是不會徹底持久。只有真正使各級干部確立執政為民的意識,多說百姓喜聞樂見的白話實話,多做順民心得民意的實事好事,才能真正落實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才能在工作中贏得更多民心。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面對就業“寒冬” 海外學子如何突圍
下一篇: 對使用者定罪是遏制假發票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