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開的大會上,上級領導因為下屬發言講空話、“說不好”而當眾批評并將其攆下臺去,委實少見,也算是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官場潛規則的一種突破吧。
不過置之于現實,另外一種現象其實更為普遍,那就是領導干部很會說,套用一句民間俚語:“說得比唱得還好”。芝麻大的成績吹成西瓜,甚至把計劃預期提前變為成績,發言報告內容豐富、條理清晰,發言之人洋洋灑灑、慷慨陳詞,讓人嘆為觀止。而且,不少干部堅信“工作好不好,關鍵在于會不會總結”,這種“精彩”的發言似乎還有愈演愈烈、逐漸成為主流之勢。
固然,“說不好”、講空話是一種態度不端正,走過場的表現,可是“講得好”并不代表“干得好”,而且歷史告訴我們,從古至今工于辭令、善于鉆營卻不能真正為民的官員實在太多。從老百姓角度來說,顯然更在意的是官員的“干”而不是“說”。
所以,為領導干部整頓會風而叫好,其實寄托的更是群眾對干部轉變工作作風、切實執政為民的期待。正值歲末,按照慣例又是各級部門和官員的述職時期,可以想象,精彩紛呈的述職報告一定不少,可是誰來判斷述職的準確性,誰來擠掉其中的水分呢?很顯然,光靠官員一面之詞的“說”是不行的,最根本之策,還是要讓官員的考核真正接受群眾監督,讓群眾意見體現到官員的政績考核中。
讓官員“說得好”,更要讓官員“干得好”,這是一個完善的監督和考核機制下應有的要求。 (廣州日報 劉楚漢)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不喜歡上海就“團團離開”? 公共平臺不是渲染偏激的地方
下一篇: 溫總理為何敢于直面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