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節氣不饒人,年齡不饒人。錯過了節氣,就耽誤了農業收成;錯過了年齡,就荒廢了學業。一個有理想的人,應該默默無聞地刻苦學習、刻苦鉆研、勤儉樸實,而不是講究穿戴,刻意發型。
記得我的姥爺大先生,冬天常常穿一件破棉襖。有一次,一個老鄉要請大先生去給他的孩子看病,來到村保健站時卻不見大先生,于是,這個老鄉問:“那個穿破棉襖的先生哪里去了?”別的醫生一想,原來他要找的是大先生。我姥爺大器晚成,35歲開始學醫,白天鋤地,晚上看書,夜夜如此,年年如此,終于在解放前那個醫療條件極其落后的情況下,挽救了一個又一個父老鄉親的性命。我覺得姥爺是一位王者,他是一位鄉村父老鄉親心中的王者。我上高中那年,姥爺去世了,鄰村的父老鄉親們自覺來給大先生開追悼會。悼詞未念完,淚水已掛滿。人們不會忘記大先生常常在漆黑的夜晚,提著燈籠,翻山越嶺給鄉親們看完病又連夜回家的情景。人們說大先生的脾氣怪,怪的連病人家的一頓飯都不吃。也許是怪,“王”字刻在心里,只要鄉親們叫,姥爺就是身體不舒服也要出診先給鄉親們看病。姥爺頭發很短,可姥爺是我心中的王者。
看來“王”字不一定非要放在頭上,即使今年是虎年。“王”字還是放在心里最好,做一個深沉厚重、受人尊重的王者。(石書民)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廟會 要在繼承中有創新
下一篇: 春節過后你被“綜合征”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