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多數家庭來說,自己用來食用的月餅頂多一盒便已足夠,因為太甜太膩,多吃不利于健康。可在不少人的家里,都“存儲”著不少中秋月餅,大多數不是單位發的就是親朋贈送的。中秋節一過,各家各戶便得面臨一個問題,這大量的吃剩的月餅咋辦?如何處置這些吃不掉、送不出的剩月餅呢?筆者問了幾個朋友,有的每天用月餅作早餐;有的人則把餡料掏出來,混在粥里喝;還有人則是將剩月餅攪碎,拌在動物餌料中,喂家里的寵物貓狗吃。
而對于商家賣不掉的月餅該如何處理?打折促銷,甚至虧本甩賣,無疑是很多商家的必然選擇,但如果打折以后仍舊賣不完呢?月餅的保質期只有短短的一兩個月,如果在保質期內還賣不掉,最后就只能由商家自己承擔這種損失。過去已經有媒體報道過,商家選擇把剩余月餅銷毀以后賣給養豬場喂豬。
這實在是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看著讓人心痛。更有甚者,少數商家把中秋節剩下的月餅再次當做原材料,處理以后用作其他食品的原料。這無疑是坑害消費者。
商家過于重視節日經濟沒有錯,但是過度的商業運作,卻走了極端,造成驚人的社會資源浪費,導致這一傳統的節日傳統文化變了味。所以,如何減少剩余月餅以及處理好剩余月餅,首先需要政府承擔起監管的責任,防止少數無良商家把變質過期的剩余月餅處理后,制成其他食品來坑害消費者;商家在進行月餅生產的時候,應該對市場需求量做一個預測,根據市場需要決定自己的產量,以免最后剩下大量月餅,而造成經濟損失;而作為消費者,也不應盲目的消費,應根據自己的需要理性地去購買月餅,以免最后造成資源浪費。(關婷 )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付基恒】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農廉工作要深入
下一篇: 白天亮路燈 何談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