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是我們黨、我們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是不是說政治工作就不重要了呢?非也。再看,《講話》同時還強調: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提高黨的科學化水平,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大力挺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提高全黨思想政治水平。”實踐表明,搞社會主義,不講經濟不行,講經濟不講政治也不行,只有把經濟和政治二者統一起來(不是等同起來),才能加大力度和威力,更有成效更好地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進步和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有些做領導工作的干部曾對“把經濟搞上去是最大的政治”這句話作了片面地理解,以經濟代替政治,放松了政治工作,特別是放松了思想政治工作和黨的思想建設,結果出現了許多不良現象,有的甚至動搖了社會主義信念,背離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的宗旨,這是很危險的,后果不堪設想。須知,人類社會的發展就是依靠經濟和政治這兩個杠桿的作用。沒有經濟的作用和它的發展,也就不會有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而沒有政治的約束和它的超前保障作用,人類就不會組成有利于其發展的國家,而社會就會在競爭和動亂中相傾軋、毀滅。這里還必須明確:馬克思主義講的政治和經濟的統一,是指的統一性,而不是一碼事。經濟不等于政治,政治也不等于經濟。正像一個人血肉骨骼不等于思想(精神),而思想(精神)也不等于血肉骨骼,各有各的功能,但又不能分開,必須保持在統一體中,人才有活力。從理論上講,人類社會則是由經濟基礎上層建筑構成的,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經濟決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經濟,二者的矛盾運動推動著人類社會不斷地向前發展。
馬克思主義十分重視政治對經濟和社會各方面的巨大影響。列寧曾說過:一個階級如果不從政治上正確處理問題,就不能維持它的統治,因而也就不能解決生產任務。”毛主席說: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在社會經濟制度發生根本變革的時期,尤其是這樣。”鄧小平同志早在黨的十二屆二中全會上就強調:在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以后,全黨要研究如何適應新的條件,加強黨的政治工作,防止埋頭經濟建設,忽視政治工作的傾向。”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政治作精神支柱,那它就會失去動力和方向,失去凝聚力和戰斗力,因而也就不可能頑強地生存下去,既談不上經濟建設,更談不上社會進步。
鑒于實踐經驗,我們必須在整個社會主義建設的進程中,始終注重和把握好經濟和政治的辯證統一關系,萬萬不可走向極端。
【責任編輯: 付基恒】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讓食品安全護航青少年健康成長
下一篇: 換屆選拔“村官”要“以德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