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清明祭祖已不僅僅停留在精神層面,不少人在物質生活豐富起來的同時,甚至于開始在先祖墳塋前進行攀比,比前去祭掃時誰的車好、誰的官大、誰的祭品花哨艷麗……緬懷先祖的心情可以理解,可如果把這些奢侈陳俗的觀念帶到祭祀活動中,清明時節亂起的恐怕不是春風、清風,而是歪風、邪風了,換個角度試想,一直堅守勤儉節約的先祖恐怕也不會高興,更難想對于一同前往祭掃的孩子會在幼小心靈深處留下什么。
同樣是清明祭掃,不少群眾卻選擇了花祭、樹祭,甚至遙祭等相對來說更加綠色環保、節儉樸素的祭祀方式,在祖塋前放束鮮花、種株綠樹,或在遙遠的他鄉斟杯美酒,寄托緬懷先祖的濃濃深情,反倒讓人覺得與眾不同。這樣的祭掃方式少了煙火漫天飛,多了綠色與清香,不是與社會進步的腳步更合拍嗎?
我們所處的時代雖然變了,但許多傳統美德卻不能隨便丟掉。物質生活的富足,應該成為我們掃墓方式朝著更文明、更環保方向發展的動力,從我做起,別讓奢靡之風違背了清靜文明祭祀的初衷,讓文明、節儉、環保的“綠色祭掃”在清明時節更多一些。
錫剛
【責任編輯: 劉靜】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不要給道德披一襲“貧困”外衣
下一篇: 讓雷鋒精神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