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本周熱點事件,“謠言”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隨著網絡“大謠”“秦火火”和“立二拆四”被刑拘,全國公安機關集中打擊網絡有組織制造傳播謠言等違法犯罪專項行動拉開了序幕。隨后,曾制造“中石化‘非洲牛郎門’”等謠言的傅學勝、號稱“網絡反腐斗士”的周祿寶相繼落網,曾實名舉報某官員的媒體記者劉虎也因涉嫌制造傳播謠言被刑事拘留。
近幾年來,謠言在網絡上的傳播成為引發社會振蕩、危害公共安全的因素,社會各界人士和無數網民對網絡上的謠言、假信息等現象十分氣憤,很多網民被網上的謠言所忽悠,如金庸先生兩次“被死亡”,甚至屢次傳出大地震的傳言,因此筆者認為抵制網絡謠言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也是網絡媒體義不容辭的責任。
打擊互聯網不良信息是項持久戰,技術篩查、管理機制創新、網民安全意識教育和全社會聯動四者缺一不可。全體網民、互聯網企業和主管部門多方共管共治,才能長久促進互聯網生態的積極健康發展。在信息傳播領域,自由和責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公民在傳播信息時也應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須在法律允許的框架內進行評論和帖子轉貼。
同時,政府部門應該擅用互聯網平臺,應對公共突發事件的最好辦法還是公開透明, ,在第一時間發出權威準確信息,最大限度地壓縮謠言傳播的空間。
(臨汾新聞網)
責任編輯:邱睿
上一篇: 讓科學規劃引領城市發展
下一篇: “減負”還需有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