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了嗎?政府舉辦技能培訓班,不用花錢就能學到許多實用技術和知識。”“好事,那咱可要積極報名參加。”時下在農村經常可以聽到農民熱聊的話題。通過“訂單式”“菜單式”“項目制”的技能培訓,推動“靠體力吃飯”向“靠技能吃飯”的轉變,農民在家門口就有活干、有錢掙,日子越來越有奔頭。
就業是民生之本,技能為立身之要。長期以來大多數的農村勞動力都是靠出苦力掙辛苦錢,技術含量低,缺乏就業競爭力。農民搞各類種植重栽輕管,產量上不去,一年下來收入沒多少。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后,農民不愁吃、不愁穿了,如何讓農民有一技之長,掌握運用新的知識轉變傳統農業經營方式,穩定增收,創業致富,是我們各級黨委、政府主抓的民生大事。近年來,我市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積極開展種植養殖、家政服務、廚師烹飪、柳編工藝、電子商務等各類技能培訓,農民通過培訓考證提高了技能水平,提升了綜合素質。靈活多樣的技能培訓,促進了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吸引了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就業,成為拓寬農民致富門路的有力渠道。同時,各地搭建交流平臺,舉辦創業技能大賽,打造出了“浮山廚師”“襄汾晉襄酥燒餅”“蒲縣柳編”“永和家政”“荀鄉技工”等一大批區域特色勞務品牌,有力帶動了農村勞動力實現高質量就業,加速當地產業發展,激發了農村發展活力,提升了農民的獲得感及幸福感。
鄉村振興,農民是主體。技能培訓在助力鄉村人才振興,全面提升農民就業創業能力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前,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振興鄉村實現高質量發展,廣大農民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學習專業知識、掌握技能本領。政府部門要用足用活惠農政策,提供技能培訓、就業服務、勞動維權等最有效、最優質的全方位精準服務,廣泛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培養更多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建設美麗鄉村,帶動農業產業發展,讓更多農民吃上技能增收飯,過上幸福好日子。(高峰)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