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嚴肅整治“會所中的歪風”的新聞外,這幾天與官員有關的新聞還有很多。比如,行政訴訟法在頒布實施20多年之后面臨首次大修:行政機關將不得干預、阻礙法院立案;將擴大受案范圍,可口頭起訴;異地管轄后,有望減少行政機關干預審判;不執行法院判決的,可拘留行政官員。這些新聞都與官員有關,都給官員戴上了“緊箍咒”。受此影響,很多官員感慨,現在官不好當了、當官沒意思了,甚至有些官員還生出不小的怨氣,將此稱為“官不聊生”。
近來,當官有風險”的論調頗有市場,而且風險還不小。比如,有官員抱怨,現在為官已屬高危行業,搞不好就要鋃鐺入獄,就是在雞蛋上跳舞。還有官員感慨,往年這個時候(年底),迎來送往最是熱鬧,今年,還真的是‘靜悄悄’?!币恍┖献鞑块T之間,長期缺少感情聯絡,會不會工作上不配合?”這種想法多少代表了一部分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的心態。對于實施一年有余的“八項規定”,他們心里仍有一些不習慣??墒?,如果官員廉潔奉公,恪盡職守,潔身自好,怎么會落馬?不迎來送往就不會當官了嗎?近日,中央紀委、中央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發出通知,要求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嚴肅整治“會所中的歪風”。要盯住黨員領導干部,嚴肅查處出入私人會所吃喝玩樂等違規違紀行為,嚴格責任追究,及時通報曝光,形成威懾。黨員領導干部要作出承諾:不出入私人會所、不接受和持有私人會所會員卡,自覺接受黨組織和人民群眾的監督。“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上面不讓出入高檔酒店,咱就在隱蔽之處弄個私人會所,環境優美裝飾高雅,服務到位吃喝不減。
自己口口聲聲喊著有風險,可這種風險是誰帶來的?伸手必被捉,如果權力尋租,貪污受賄,在中央強有力的反腐態勢下,自然容易落馬。
知名學者張錫恩分析,當官高危”主要可以分為顯性風險和潛在風險。一般來說,顯性風險大多屬于主動性風險,主要表現為貪污腐化、買官賣官、權錢交易、權色交易等較低層次的經濟性風險。
其實,有沒有風險取決于你自己。規避風險辦法也很簡單,叫做“管好自己”。官場是這么個東西,你簡單它就簡單,你復雜它就復雜。此說極有道理,如果官員廉潔奉公,恪盡職守,潔身自好,怎么會落馬?也許有人會說,官場上存在逆淘汰,有些官員雖然清廉,但被傾軋,也很難久長,也許確實存在這種現象,但卻不是常態。
有人講,讓“官不聊生”是一種進步。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周孝正就認為,官不聊生”是判斷發達還是不發達的一個標志。這一方面說明自八項規定出臺以來,反“四風”的成效開始逐步顯現;另一方面也意味著,過去對官員的監督和約束相對較松,使一些官員把濫用公權力當作家常便飯。
隨著權力一步步被關進籠子,估計還會有更多的官員覺得不自在。
做好自己份內之事,別老想著利用手中的那點職權搞點什么個人福利,好好做個真正的人,何險之有?如果一定要說有風險,那么出門還有被車撞的危險呢,那我們就天天蹲在家里不出門了嗎?(文/鄭軻)
責任編輯:李甲
上一篇: 再論打車難
下一篇: 組合式培訓 四兩撥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