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難、看病貴”困擾大眾已久,新醫改的出臺讓人充滿期待,可收費“小板凳”把人們的思緒拉回了現實。雖然武漢市兒童醫院聲稱此舉違規并且已經取消,但是在全國各地,沒有曝光的“小板凳”誰知道還有多少呢?只要醫院想多賺錢,總會找到收費的理由,這回是板凳,下回可能就是坐墊。
小板凳收費本不是什么大事,比較于上百元治個感冒,幾萬元開一次刀,已經是“相當便宜”了。但醫患之間的關系本來就很敏感和脆弱,一個小板凳足以引起公眾的口誅筆伐。今年4月,醞釀三年之久的全國新醫改方案公布,公立醫院改革成為近三年工作重點之一,公立醫院的公益性的凸顯,讓人們都希望到公立醫院看病能舒適一點,花錢少一點。如今收費“小板凳”的橫空出世,公眾不禁要問,醫改方案剛剛公布,就有“小板凳”頂風收費,醫改會不會在公立醫院手里打折扣呢?一些醫院會不會一邊享受著財政補貼,一邊想方設法多賺患者的錢呢?
醫院和醫務工作人員的收益,始終是醫改無法繞過的重點和難點。長期以來,我國的醫療服務價格偏低,“拿手術刀的不如拿剃頭刀的”一度成為笑談,導致不少醫生把手伸向藥品,有的則索取患者紅包。這就導致了患者越來越堅信醫院和醫生牟利成性,而大部分醫務人員即使工資待遇低,想提高待遇也得不到支持和認可。醫生收受病人紅包廣受詬病,亂開藥開貴藥也不得人心,這些灰色收入雖然鼓起了一些醫生的腰包,但名不正言不順,更加劇了醫患之間的矛盾。其實,醫生并非天生的惡人,也不是活雷鋒,他們回到家一樣有柴米油鹽,醫務工作人員的勞動價值如果得不到等價的體現,醫院原始的牟利沖動就不可能消除。單純地靠道德來約束醫院的牟利行為,禁止“一切向錢看”,無異于隔靴搔癢,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醫改是各方利益的博弈和均衡,新醫改方案經過反復論證和討論,國家十多個部門參與,正是基于對各方利益的慎重權衡和考量。新醫改的根本目的是讓老百姓得實惠,但實際的效果還有待觀察。其中最核心的問題是不能對醫務人員的利益視而不見,也不能把醫療機構牟利的沖動視作洪水猛獸。過去醫生有了利益但是損害了患者的利益,現在也不能因為患者的利益損了醫生的利益。
醫療機構有其公益性,也有其市場性。醫院的牟利沖動不能一板子拍死,而應該界定它的合理范圍,用完備的制度加以規范。否則,醫院總是想著“開小差”,就可能阻礙醫改的整體推進;不發揮廣大醫務工作者的積極性,解決“看病難、看病貴”也可能治標難治本。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阻止人們去謀求利益是不現實的,只要是合法的就應該鼓勵,而對于違法違規的,就應該予以處罰打擊。拉磨的毛驢都需要胡蘿卜,更何況掌握著患者健康生死的醫生呢?醫務人員的績效得到合理的回報,對于激發醫務人員的積極性也有好處。只有把醫改建立在醫院合理牟利的基礎之上,同時加強行業的紀律和自律,才能夠獲得更多的支持。
醫改是個長期漸進的過程,在這過程當中,有人想“開小差”,也得有人管紀律。如何讓廣大人民群眾享受到優質高效、價格合理的醫療服務,又能讓醫務人員最大限度地實現自身價值,這才是醫改最需要直面的問題。(周繼堅)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盲目攀比下的“中國式浪費”
下一篇: 8天長假食之無味棄之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