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期的心理衛生是通過胎教實現的。胎教是通過調節孕婦身體的內外環境,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給胎兒以積極的言語、音樂、動作刺激,激發胎兒大腦神經細胞增殖,同時使胎兒從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發展的干預活動。胎教分為以下幾種:
(一)音樂胎教
音樂胎教是各種胎教方法中的首選。
音樂是一種有節奏的空氣壓力波。音樂胎教是通過音樂對母體內胎兒施教。通過對胎兒不斷地傳輸優良樂性聲波,促使其腦神經元的軸突、樹突及突觸的發育,為優化后天的智力及發展音樂天賦奠定基礎。
從心理學理論看,音樂能夠激起人們無意識超境界的幻覺,使孕婦產生恬靜的美感和愉悅的情緒,產生良好心境,并將這種信息傳遞給胎兒,改善胎兒大腦功能水平。
胎兒特別喜歡聽大提琴的演奏,柔美的小夜曲、搖籃曲、圓舞曲和中外古典樂曲,都會使胎兒心境平和、精神愉悅。從孕16周開始,可以讓胎兒聽音樂磁帶。但必須注意,音量過大的音樂,不利于胎兒大腦的發育。
(二)撫摸胎教
孕四五個月后,孕婦在睡前可以慢慢地沿腹壁撫摸胎兒或輕輕彈扣、拍打、觸壓腹壁,刺激胎兒活動,使胎兒做“宮內體操”,每天5~10分鐘。
胎兒的皮膚和皮膚感覺發育得最早,他們在母腹中經常受到觸覺刺激,撫摸通過皮膚感應傳入大腦,促進大腦的發育,還可促進胎兒觸覺、平衡覺、肢體運動的發育。通過反復訓練,可使胎兒建立起條件反射,為出生后的協調動作和運動打好基礎。
(三)言語胎教
言語胎教是胎兒的父母與胎兒講話,給大腦新皮質輸入最初的語言印記,促進胎兒聽力、記憶力、觀察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的發育。
言語胎教包括聊天,給胎兒講故事,與胎兒一起欣賞文學作品、畫冊等,借此可使孕婦保持愉快的情緒,也有利于胎兒情緒健康發展。語言講解要視覺化,將形象和聲音同時傳通給胎兒,還要把形象和情感融合起來,創造出情景相生的意境。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