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神農嘗百草,開啟了上古時期先民們認識生命、關注健康、研究疾病、發現藥物的早期實踐探索,成為千百年來時代推崇的歷史佳話……”9月1日,一陣朗朗的讀書聲從翼城縣匯豐學校初中部教學樓里傳來,086班的同學們手捧著新發的《中醫藥與健康》齊聲朗讀,一堂別開生面的“開學第一課”在這里開講。
蒼術、遠志、牡丹皮……在翼城縣南唐鄉東下坪村的中草藥展覽館里,各種草藥散發著陣陣藥香,東下坪小學四年級的同學們正興致勃勃地上著自然教育實踐課。《中醫藥與健康》主編之一、翼城縣中醫醫院副院長姚存榮給學生們現場講解每種中藥的特性,還在授課中精心設置了各種趣味環節,課堂氛圍輕松活潑,同學們通過對實物的觀察,了解了五十多種中藥材的藥效和用處。展覽館授課結束后,同學們在姚存榮的帶領下參觀中藥材種植基地,對教材上的知識加深了解。
讓中醫藥文化走進課堂,是翼城縣弘揚中醫藥文化的一項創新舉措。近年來,翼城縣持續推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把中醫藥文化種到學生的心里,為推廣中醫藥文化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2018年,翼城縣根據國務院《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精神,開始籌備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然而一開始就面臨著“無專門教材”可借鑒的難題。
“學中醫從娃娃抓起,我們自己寫教材。教材是要用來教書育人的,容不得半點差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翼城縣中醫醫院組成教輔編寫團隊,由山西中醫藥大學校長劉星擔任主編,國醫大師呂景山、王世民擔任顧問,吸納20余名中醫專家,遍閱典籍、查找資料,幾易其稿,歷時一年,精心編撰成《中醫藥與健康》教材。
“我們在編寫教材過程中,先了解孩子們的興趣點,并根據中小學生的身心發育和智力發展階段的特點進行編寫。”姚存榮介紹,該教材用青少年兒童喜聞樂見的漫畫、故事等形式,使抽象枯燥的中醫藥知識變得通俗易懂、妙趣橫生。
2019年,集趣味性和科普性于一體的《中醫藥與健康》教材正式走進校園,免費發放至翼城縣各小學四年級學生手中。這套校園教輔資料包含名醫趣事、中醫基礎、日常保健等六方面內容,以培養學生興趣和對中醫藥文化的自豪感為教學目標。
中醫藥文化進校園不能靠“一陣風”,也不能靠一兩次大型活動,除了教材,師資力量也是關鍵。針對中小學缺乏專業師資的問題,翼城縣中醫醫院選派專家對熱愛中醫藥的教師隊伍開展培訓,使中醫藥知識走進學校、走上課堂能夠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硬件已經具備,推行卻再遇難題。為此,翼城縣按照城鄉結合、中小學兼顧的要求,以東下坪小學和北關小學為試點,打造中醫藥特色學校,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逐步推廣。通過近兩年的試點,該縣已逐漸把中醫藥文化融入教育體系之中。
“把中醫藥文化和素質教育結合起來,是一種很好的教育實踐和探索,不僅意義重大,影響也將深遠,福澤后人。”2021年,隨著《中醫藥與健康》初中版教材免費發放給各學校,中醫藥知識進校園活動已覆蓋全縣義務教育階段。截至目前,翼城縣中醫醫院已免費發放教材28000冊,為更多孩子接觸中醫藥、了解中醫藥、感悟中醫藥、認同中醫藥從而傳承優秀中醫藥文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記者 閆晏宏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