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保護有限的國土資源,又要保障和服務經濟建設,這是近年來國土資源部門面臨的最大困難和挑戰。2012年,全市國土資源工作緊緊圍繞“保護資源、保障發展、嚴格執法、周到服務”的基本職能,不斷創新工作方式,努力破解資源供需難題,各項工作取得了驕人業績,為全市轉型跨越發展提供了資源保障和優質服務。
創新執法監察體系,全力維護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秩序穩定,度過了又一個平安年
非法采礦是安全生產的大敵。2012年,我市繼續保持嚴厲打擊非法開采的高壓態勢,堅持巡查、監管、打擊“三個到位”,非法開采基本滅失,甚至在部分地區完全滅失,礦產開發秩序呈現出良好的局面。
進一步完善了私開礦發現、監管體系,對非法采礦多發區和重點區實行包片包點責任制。建立起由公檢法、監察、國土、煤炭、工商、安監等部門共同參與的打擊非法采礦聯席會議制度,開展聯合辦案,源頭治理部門與監管部門實現互通信息,從嚴從快處理非法采礦案件,形成了打擊非法采礦的強大合力。
相繼開展了打擊非法采礦“邊界行動”和1號、2號、3號“風暴”行動,共出動巡查人員3.5萬人次,排查出非法盜采礦點142處,重新炸毀填埋坑口96處,高標準加固關閉坑口500處,立案28宗,追究刑事責任50人,行政處分8人,黨紀處分2人,1379座歷史遺留礦點和關閉礦井全部關閉完好。
在“兩節”、“兩會”,特別是黨的十八大會議期間,各縣(市、區)根據本地實際,制訂防范措施,做到打擊非法采礦“五強化”,即強化組織領導、強化責任落實、強化動態巡查、強化打擊力度、強化長效監管。全市國土資源執法監察人員始終堅守在“打非”一線,共出動人員4000余人次、車輛900余臺次,巡查坑口3200余處,確保了重大時段安全無事故。通過強化巡查監管和一系列打擊非法采礦專項行動,有力地維護了全市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秩序穩定,使我市度過了又一個平安年。
“衛片”執法檢查是國家管控土地的一項新型手段。圍繞“衛片”執法監察,全市加強土地執法監察日常工作,堅決遏制違法占地勢頭。積極協調紀檢監察、公檢法等部門,建立起快捷、高效的聯合辦案和案件移送機制。對違法用地企業,采取公開曝光的方式,達到拆除一個、震懾一個、教育一方的作用,確保查處、拆除、復耕到位。2012年,全市違法用地43宗,面積348.6畝,全部立案查處,沒收違法建筑13萬平方米。
破解用地難題,管好用好土地,積極服務和保障重點項目建設
2012年是我市實現經濟方式轉變、跨越發展的關鍵一年,是項目落地年。一大批重點項目陸續開工建設,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推進,城中村改造、新型工業大市建設步伐提速,加大了對土地的供應需求,用地緊張的矛盾依然突出。為破解用地難題,進一步強化指標管理,國土部門及時組織用地報批,積極做好建設用地服務保障。
全市共上報省國土資源廳37個批次用地,面積8999畝。使用省級指標上報7個批次,面積5792畝。批復用地49個批次,單獨選址項目用地4個,批準用地面積2.14萬畝。全力保障重點項目,及時上報了霍永高速公路項目用地報批組件。為了落實我省經濟轉型綜改試驗區實施方案,保障重點項目建設,進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市國土部門創新工作方法,聯系實際,勇擔責任,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土地利用面臨的新問題和新方法,一方面積極完成新一輪市、縣、鄉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使項目用地有規可依。另一方面提前介入,跟蹤辦理,堅持不懈地為重點項目建設用地服務。全年為我市提供建設用地3.22萬畝,全市359個建設項目已辦理用地手續268個,整體項目供地率82.3%。
為了破解轉型跨越發展中的土地瓶頸制約,進一步拓展用地空間,增加土地供應,國土資源部門積極實施用地新機制,緊緊抓住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礦業存量土地整合利用、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三項機制。2012年,全市17個縣(市、區)全部列入增減掛鉤試點,再加上礦業存量土地整合利用和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政策的實施,大大調動起全市建設用地復墾整合利用的積極性。同時,各級領導重視、各部門協同作戰,縣、鄉、村三級聯動,增強了新機制的推動力度,取得了顯著成效。
2012年,圍繞全市土地開發復墾任務,按照省國土資源廳“守住總量,完成新造地30萬畝,確保全省耕地總量不減少”的工作要求,我市各級政府把土地開發補充耕地作為工作重點,狠抓項目的申請與實施。霍州市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出臺了鼓勵社會力量投資、村民自主開發的政策,半年就完成了全年任務;汾西縣統籌協調、整合資源,按任務落實項目,取得了明顯效果;堯都區克服后備資源不足困難,足額收取用地單位造地費用,保證項目順利實施。面對艱巨的工作任務,各縣局緊盯目標任務,積極主動作為,由耕保牽頭,及早組織規劃、地籍、開發中心工作人員實地踏勘,選擇項目,科學編制方案,精心組織設計,組織專家評審,及時上報立項。同時,各縣在省級項目投資不能及時到位的情況下,變被動為主動,充分利用縣市級資金,實施完成171個開發復墾項目,新增耕地3.1萬余畝,占到全年任務的75%,比以往年份多開發耕地2萬余畝。
礦產資源整合工作取得新成績,換證率達98.4%,超額實現了省國土廳要求年底前完成80%換證任務的目標
在煤礦兼并重組方面,為推進兼并重組煤礦換證工作,市國土資源部門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多次召開專題會議,深入實地現場辦公。截至2012年12月1日,全市參與換證的124座煤礦,上報117座,上報率94.4%。換證113座,換證率98.4%,實現了年底前完成80%換證任務的目標。
非煤資源整合方面,全省保留非煤礦山137座,我市就要保留34座,占全省的25%。任務重、難度大,為保證非煤礦產資源進一步開發整合工作的順利進行,市國土資源部門多次召開非煤資源整合工作會議,研究解決實施方案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統籌兼顧各方利益,明確整合工作流程和具體時間表,簡化辦事程序,實行限時辦結、現場辦公、定期通報等措施。2012年上半年就上報了非煤礦山整合資料,并全部取得劃界批復,圓滿完成了省國土廳制定的目標任務。
同時,其它各項國土資源管理業務都呈現出齊頭并進、爭優創先的良好局面:全市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面積172.6萬公頃,發放集體土地所有權證1.16萬本,完成率100%;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排查出的2163處地質災害隱患點明確了監測人和監測方法,制訂應急預案,層層簽訂責任書,落實各環節工作責任,發放應急避險“明白卡”27522份,在地質災害危險區設立警示標志393處。完善和強化市、縣兩級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體系,17個縣(市、區)全部開展了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在基礎測繪工作中,“數字臨汾”經上報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立項,正式啟動。完成了侯馬市、霍州市、安澤縣、古縣、汾西縣5個縣市的基礎測繪工作,為城建、環保、地質、交通、水利等行業提供各種比例尺地圖700余幅,為全市轉型跨越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記者 衛博 柴云祥)
責任編輯: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