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鵬)在日前召開的蒲縣經濟工作會議上,該縣提出了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全年地區生產總值45.75億元,增長1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4.78億元,增長15%;財政總收入18.67億元,增長13%;一般預算收入8.58億元,增長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2億元,增長2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06億元,增長1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46元,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6697元,增長16%;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5%以內;城鎮化率提高1.6%;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在具體工作中,該縣全力做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劍指轉型,在產業結構的升級優化中強縣。以工業新型化領舞轉型,打造“一體兩翼”新高地。“一體”,即工業園區。加快園區規劃、設施配套、企業入駐;聘請國內一流科研設計院所,編制工業園區總規和詳規;統籌推進路、線、管、網建設,年內完成“九通一平”配套;對接中電投、華電、中煤等大企業,引導前期項目入園建設,逐步形成板塊經濟。“兩翼”,即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做大做強傳統產業。年內實現6座煤礦投產,3座進入聯合試運轉,3座上半年開工建設,年底形成1545萬噸產能,全年煤炭產量力爭達到600萬噸;啟動500萬噸焦化基地一期項目建設;開工建設中電投宏源2×300MW煤矸石綜合利用項目。做精做特新興產業。龍祥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局部試運行;太原煤氣化東河煤礦煤機維修制造項目建成投用;贏晟園、錦英、鑫永鑫、弘圖鑄造企業形成5萬噸鑄件產能;大唐豹子梁風電供熱項目完成土建和設備招標。以農業現代化拉動轉型,打造“一園兩業”新坐標。“一園”,即薛關農副產品加工園。實施核桃精深加工項目,建設年產1000噸核桃油、3000噸速溶核桃粉、2500噸核桃殼超細粉、1萬噸核桃乳生產線。啟動馬鈴薯精深加工項目,建設年產5萬噸淀粉、粉絲、粉條生產線。“兩業”,即核桃產業和馬鈴薯產業。核桃產業,集中打造山中垣2萬畝核桃示范基地,帶動建設30個“一村一品”核桃產業示范村、50個標準化管理示范園、200個標準化生產示范戶,力爭到2015年,全縣核桃發展到15萬畝、450萬株,總產值實現9億元,人均增收9000元以上。馬鈴薯產業,完善馬鈴薯高新技術示范園區,推廣種植優質商品薯50000畝、種薯5000畝、特色薯2000畝,新建兩座4000噸恒溫種薯庫,引導農戶建設貯藏庫、窯窖群,形成5萬噸鮮薯貯存能力。積極發展設施農業、優質蘋果、優質煙葉、小雜糧、中藥材和特色養殖業,拓寬區域農民收入渠道,助推農民增收。以“三產”規模化提升轉型,打造“一核兩極”新格局。“一核”,即現代物流業。開工建設肖家溝煤炭集運站,建成一次性儲煤100萬噸、年發運量1700萬噸的物流基地;整合培育大型專業化物流企業;規劃建設5個物流配送中心,形成覆蓋城鄉、快捷高效的物流網絡。“兩極”,即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文化產業上,推進文化惠民、富民工程、育民三大工程,讓文化之韻潤澤蒲子萬民。旅游產業上,做強景區、做精線路、做響品牌,提升蒲縣知名度和影響力。
二是驅動統籌,在城鄉共融的立體閃耀中靚縣。全方位打造宜居之城。啟動實施舊城區改造、舊城區主街道改造二期工程、蒲伊街立面改造、平安廣場及西關市場改造等8項重點工程,打響舊城改造攻堅戰;啟動實施錦繡小區建設、錦繡公園、濱河大道西延工程、煤炭安全應急救援指揮中心、保障性住房三期工程、新聞大樓和審判大樓8項重點工程,吹響新城建設集結號;啟動實施北山森林公園二期、翠屏山森林公園二期、城區河道二期蓄水、迎賓生態公園二期等8項重點工程,描繪環城美化水墨畫。全景式建設美麗鄉村。加快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提速提質新農村建設,重點打造干線道路沿線的8個村委,建成在全市有影響的示范村、特色村。持續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全力實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二期工程,為項目區2萬居民創造全新的生產生活環境。人本化推進城鎮建設。做足服務安民、做大產業富民、做強建設惠民三篇“文章”。全鏈條夯實發展平臺。積極爭取、申報,促成洪洞龍馬—蒲縣—大寧高速公路建設項目;開工建設霍永高速連接線;蒲汾一級公路、臨午線蒲城過境公路力爭開工建設;五鹿山旅游路、曹午線薛關至山中白家莊段竣工通車;曹午線曹村至薛關段形成路基。中線引黃蒲縣段年內力爭開工;四溝水庫爭取開工建設;啟動化樂宋家溝、蒲城刁口水庫工程;規劃建設7處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完成山中核桃園、古縣蘋果園灌溉工程。開工建設西坪垣220KV輸變電、蒲城110KV、太林110KV輸電線路工程,完成11公里城網入地、90公里農網改造。
三是擦亮生態,在美麗蒲縣的強力打造中綠縣。高標準造林6.2萬畝;實施百里昕水河生態修復工程,全面鋪開東川河流域生態修復二期工程,北川河、南川河流域生態修復工程;治理城市功能性污染,年內天然氣入戶8000戶以上,基本實現城區全覆蓋;推廣廂式運輸和封閉施工,減少煤灰拋灑和二次揚塵;全面升級改造煤礦、洗煤、焦化、鑄造、建材、電力企業污水處理系統,推進企業污水再生利用、循環利用,實現達標排放;建成喬家灣、黑龍關污水處理廠,鎮區生活污水處理率達90%以上,基本實現中水回用、污泥無害化處理。加強水源地保護,大力實施林木護岸、植物固土工程,嚴禁垃圾、污水入河,確保水質安全。
四是會戰招商,在項目落地的風起潮涌中活縣。優化政策環境,實行“一項一策”,最大限度降低投資門檻、節約投資成本、提高投資效率。優化法制環境,開展“誠信企業、誠信單位、誠信蒲縣”創建活動,嚴肅查處干擾項目建設、侵害投資者利益的人和事,切實營造親商“軟環境”。加快全方位、全領域開放步伐,聚焦榜單,高位推動抓招商;聚焦人脈,全民行動抓招商;聚焦人力,部門聯動抓招商;聚焦特色,產業帶動抓招商。推行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個單位、一套人馬、一抓到底“五個一”工作機制,做到責任主體、職責任務、工作標準、時限要求“四明確”;實行企業服務聯系人制度,建立在蒲投資項目24小時直通車制度,嚴格落實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
五是澤潤民生,在發展紅利的深度普惠中福縣。教育“紅利”。第一中學、縣直幼兒園秋季開學竣工投用;新建錦繡小學、克城幼兒園、黑龍關幼兒園,年內完成主體。繼續實施教育全免費、中小學蛋奶、學校用煤“溫暖”工程。大力推進人事制度改革,繼續招引高層次人才充實到教師隊伍,創新教育管理,高考二本以上達線人數突破百人大關。健康“紅利”。全民健康服務中心年內投用,新建克城衛生院,擴建薛關、古縣衛生院。鞏固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成果,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最大限度減輕患者就醫負擔。加強疾病防控和婦幼保健工作,爭創國家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縣。就業“紅利”。全年技能培訓3000人次,新增城鎮就業崗位2079個,轉移農村勞動力5000人。保障“紅利”。完善社會救助體系,提升新農合大病醫療保障水平,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完成500戶農村危房改造,管好用好住房公積金,不斷改善城鄉居民住房條件;嚴厲打擊企業非法用工、惡意欠薪行為。
六是鐵腕治安,在依法依規的全民自覺中治縣。在全力構建安全文化,強化兩個主體責任,實施“專家把安、人才興安、科技治安”三大工程的同時,重點推進安全管理網格化、管理手段信息化、違章退出機制化、事前問責常態化、現場管理精細化“五化”建設。扎實做好審計、統計、人防、氣象、殘聯、宗教等工作,促進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責任編輯: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