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越來越藍,地越來越綠,風景秀美的汾河岸畔讓人留連忘返。自摘掉污染“黑帽子”之后,臨汾的環境質量穩步提升,不用列舉那些抽象的數據,生活在這時的每一個人都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沒有最好只有更好!2012年,市委、市政府進一步把環境保護擺在突出重要的戰略位置,擺在轉型跨越發展全局高度,做出了創建國家級環保模范城的決策部署。
環境質量 持續改善
為做好“十二五”期間全市環保工作,市委、市政府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文件,提供了堅實政策依據。市委書記羅清宇、市長岳普煜多次就環保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市人大、市政協領導多次帶領代表委員深入環保工作一線,進行視察指導。全市環保系統干部職工自加壓力、克難攻堅、團結拼搏、真抓實干,確保了環保工作健康可持續發展,使環保工作在新的一年里又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2012年3月,市委、市政府專門印發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市“十二五”期間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對“十二五”期間全市污染減排工作進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同時,市政府下發了《關于印發“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向各縣(市、區)政府、市直有關部門頒發了“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責任狀,將減排任務分解到各縣(市、區)和市直各部門。
全市共對102家企業下達了升級改造治理任務,對25家企業下達了停產治理任務,對35家鋼鐵企業、36家焦化企業、6家電力企業、19家建材企業制定了詳細的治理內容、控制標準和完成時限。通過努力,2012年二氧化硫等六項指標均提前超額完成。
我市啟動了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活動、組織開展全市環境質量改善攻堅行動、提前啟動市區PM2.5防治與監測,通過不懈的努力,2012年市區二級以上天數達到342天,同比增加3天,其中一級天數達到118天,同比增加10天,全年綜合污染指數為1.678,同比下降1.2%。全市17個縣(市、區)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我市在全省國控5個地級市中排名第2,在全省11個市中排名第5前移兩名)。
認清形勢 毫不懈怠
我們臨汾環保工作的態勢和全國一樣,仍然是“局部有所改善,總體尚未遏制,形勢依然嚴峻,壓力繼續加大”。
污染減排指標完成難度增加,通過淘汰落后產能實現結構減排的空間越來越小,工程減排的標準越來越高,管理減排的政策越來越嚴,治理項目需要的投資越來越大。
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任務艱巨,國家級環保模范城四大類26項指標中,我們只有17項基本達標,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創模驗收的標準也是越來越嚴、門檻越來越高。
PM2.5防治亟待突破,經環保部門研判,明年正式實施PM2.5新標準后,我市的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達標率由目前的92.9%,預計會下降到35.7%左右,情況非常嚴重。
環境安全壓力持續加大,危廢、輻射、化工企業環境突發事件隨時有可能考驗我們的應對能力。此外,污水處理廠收集率低、處理達標不穩定,城市供熱率、氣化率偏低,城中村改造進程緩慢,固廢還沒有納入常態化管理等具體問題,都對我市今后的環保工作提出了新的更加嚴峻的考驗。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明確要求,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我們臨汾作為環保敏感城市,雖然成功創建了省級環保模范城,實現了從重污染城市向生態和諧城市的歷史跨越,但基礎還不牢固,尤其是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環境的期盼越來越強烈。
規劃藍圖 再次騰飛
2013年是認真貫徹落實十八大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重要一年,是“十二五”環境保護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是我市創建國家級環保模范城活動打基礎之年。為此,市委、市政府作出重大戰略決策—— —開展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活動,這是建設美麗臨汾的必由之路。
國家環保模范城包括四大類(經濟社會、環境質量、環境建設、環境管理)26項指標。去年12月24日,我市創模規劃在京通過國家環保部組織的評審。根據規劃和評審意見,我市目前基本達標指標只有17項,還有9項指標(萬元工業增加值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市轄區水質功能要求和出境水質、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重點工業企業污染物排放穩定達標、工業固廢處置利用率、建設項目依法執行環評、三同時”,依法開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環境保護機構和環境保護能力建設、公眾對城市環境保護的滿意率)差距較大。市環保局黨組書記、局長武衛東說,為了完成這一目標,他們將一條條拿出改進辦法,一項項分解落實到責任部門,緊盯不放,一抓到底,力爭在今年有明顯提高,確保創模目標按期實現。
堅持不懈抓好污染減排、狠抓城市環境質量的改善和提升、強力推進工業企業深度治理達標升級、抓好水環境污染的防治與監管、創新和引深農村環境保護、更加注重環境安全和信訪穩定工作、繼續引深環保宣傳教育、持之以恒抓好自身能力建設……這一項項部署具體、要求嚴格、責任到位的工作,不僅僅是為了那一個“國家環保模范城”的稱號,更是為了臨汾的環境質量再提升,為了子孫后代不再受污染之痛。
明確責任 確保落實
今年1月23日,省長李小鵬在政府工作報告中4次談到生態文明建設,兩次明確要求:深入實施綠色生態工程,積極發展清潔能源,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加大環境保護和生態治理力度,持續改善生態環境,特別是把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到了“率先走出資源型地區轉型跨越發展新路”的戰略高度。
在3月7日召開的臨汾市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提升城鄉環境質量推進大會上,與會市領導表示,當前,我市的環保工作環境差,影響尚未消除,環保工作要實行“一把手負總責”制,各級政府主要領導和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作為本行政區和本系統環境保護的第一責任人,必須高度重視、親自部署、帶頭落實、切實履責。
今年我市重點推進的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和PM2.5防控工作,直接關系著市區環境空氣質量和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涉及到市住建局、市規劃局等20個部門和單位,各部門要明確責任分工,積極協調配合,確保順利實施?!叭巳擞惺伦觯率掠腥俗觥?、能干了馬上干,不能干的立即報”,一切從實際出發,切忌做華而不實的表面文章,圖形式、擺架子、走過場。
做好環保工作,建設生態文明,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也是歷史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在灰霾天氣下,人人都是“吸塵器”,無一人能夠幸免。保護環境是全民族、全社會的共同事業,必須緊緊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參與。要規范環境質量公告制度和新聞發布制度,擴大公眾對環境問題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各級機關和廣大黨員干部要帶頭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全社會作出表率。每個公民、每個家庭、每個單位、每個社區都要把愛護環境作為必備之德,把保護環境作為份內之責,從現在、從自己、從小事做起,自覺參加環保活動,過低碳、綠色、環保生活,形成“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良好風尚。記者 鄭軻
責任編輯: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