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山西日報記者 李宏偉 郭玉琴)陽春三月,從霍州沿汾河南下到侯馬,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幅轉型跨越的恢宏畫卷。臨汾舉全市之力建設的“百里汾河新型經濟帶”,已呈現出優勢板塊的強勁勢頭。目前,“經濟帶”固定資產投資占到全市的49%,招商引資總額占到全市的64%。
去年,臨汾市啟動“百里汾河新型經濟帶”建設,實施河道生態治理修復、道路交通建設、產業園區建設、文化旅游景區開發和城鎮化建設五大工程。一年來,“經濟帶”一期工程各項審批手續完成,水利生態工程被列為全省綜改試驗標桿項目,汾河生態治理洪洞至襄汾段全線開工;臨汾民航機場復航改造獲國家批復;臨吉高速、臨汾北環、京昆與青蘭高速聯絡線竣工通車;18個工業園區實現銷售收入1000億元;新上項目65個,10個高效農業示范園區有8個初具規模,6個物流園區有4個開工建設,17個旅游景區有12個實施整體開發,19個小城鎮有9個啟動連片區建設。其中,趙城精細煤化工園區被確定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侯馬開發區被授予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
在“百里汾河新型經濟帶”建設中,臨汾市緊盯世界500強、國內500強企業,廣泛開展專業化、集群式招商引資活動。中煤、奧特萊斯、大連傅氏、山西國際電力等大集團項目紛紛落地。山西國際陸港園區為全省轉型綜改試驗科技創新園區,目前已有新百佳3D數碼電子、中信機電、西安遠洋國際貨運等80多家公司入駐,海爾、美的、波司登等大型企業也在這里設立了物流配送中心。臨汾甘亭產業轉型園區是全省唯一的產業轉移示范區,目前已入駐華翔美的精密制造、華翔格力精密機械加工、TR外墻保溫材料、飛虹恒業蓮藕生態農業觀光園等8個項目。
為了加快“百里汾河新型經濟帶”建設,臨汾市還舉辦了首屆“汾河論壇”,全力破解項目落地難題。在全國首創了土地復墾整合辦法,將城鄉增減掛鉤政策與礦業存量土地整合利用有效結合,去年新供建設用地3.6萬畝。創新融資方式,發揮財政性存量資金作用,以存促貸,達成貸款協議114億元;通過信托、債券等市場融資63.2億元,為項目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市級審批項目由428項減到106項,削減了3/4,審批總時限壓縮了2/3;服務侯馬、洪洞擴權強縣試點工作,8個市直部門的88項權限全部下放到位。(據5月2日《山西日報》)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