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生產過程中無處不在的化肥、除草劑等化學用劑,雖然提高了產量,但影響了農產品的天然性。隨著人們保健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想方設法尋求、食用大自然饋贈的天然、無公害食材,因此無公害農產品逐漸受到追捧。
2013年,古縣石壁鄉王灘村依托本村的蔬菜專業合作社,創辦首個原生態“農夫菜園”,合作社替縣城居民管理其“承包”的菜園,隨后將采摘收獲的蔬菜及時配送到縣城,居民憑卡便能在供應點領取自己菜園的新鮮蔬菜,這一全新蔬菜經營模式受到廣大市民的一致好評。近日,記者專程趕赴這個原生態“農夫菜園”一探究竟。
遵循自然 保留蔬菜原始口感
王灘村距古縣縣城25公里,沿著古縣三和牡丹景區的路一直走,一個寫有“生態有機蔬菜生產基地”的大招牌進入了眼簾,順著指示牌,在彎彎曲曲的水泥路上,記者走進了古縣石壁鄉王灘村,一路上泥土的清香撲面而來,清澈的山泉從腳下流過,路邊的野花爭先綻放,時不時看見一些野兔、家貓和家犬從叢林中竄出,好像在歡迎客人的到來。在村民的指引下,記者走進了原生態“農夫菜園”。
走進菜園,小道兩旁的絲瓜、瓠子、葫蘆和冬瓜藤蔓從頭頂穿過,綠油油的蔬菜一望無際。不遠處,有的村民給蔬菜澆水,有的在采摘,忙得不亦樂乎。為了防止蚊蟲叮咬蔬菜,菜地里隨處可見粘蟲板、太陽能滅蟲燈,一眼望去,紅的、紫的、綠的就像一幅美麗的畫卷。
“我們在菜園中工作一天80元,一個月能掙近2000元,相當于種3畝玉米的收入。”村民老趙高興地說,自從村里創辦了原生態“農夫菜園”,一直寂靜的村子頓時熱鬧了起來,不時有城里人來這里參觀、采摘,為他們帶來了可觀的收入。
菜農張豐玲隨手摘了個西紅柿讓記者品嘗,她說:我們的蔬菜‘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農家肥、住’的是天然氧吧,沒有污染,放心品嘗。”“土地也是有生命力的,它不可能無節制地滿足農作物的需求。”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綠源養豬專業合作社的創辦人李秀強正在向訂戶介紹“農夫菜園”的天然、無公害種植技術。他說,無公害蔬菜就是指蔬菜在種植生產過程中,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肥料、 除草劑和生長調節劑等物質,而是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園里的種植技術,從而保留了蔬菜的本質口感。
責任編輯: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