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以百里汾河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為核心,努力建設生態空間合理、升級城市品位、提供生態之基、打造優質環境的“宜居城市”,并于2012年4月率先啟動實施了縱貫臨汾南北的百里汾河河道治理與生態修復工程。
汾河河道治理與生態修復工程是“百里汾河新型經濟帶”的基礎性工程之一,是全省第一批轉型綜改標桿項目。該工程北起霍州、南至侯馬,總長116.28公里的汾河河道及沿岸進行河道治理、生態綠化等,總投資43億元。工程建設包括河道清淤、穩固河槽、兩岸堤防、生態綠化等6項內容。截至目前,該工程已全部完工,共完成投資43.4億元,完成總投資的100%,完成河道疏浚158.3公里,新建和加固堤防263.8公里,完成工程量:土石方8675.4萬立方米,綠化和防護林2990.7萬平方米。
為確保工程建設順利進行,我市從規劃、設計、實施、管理、監督等方面堅持科學化、制度化進行,為工程順利推進、確保工程質量提供了有效保障。
完善機制,強化指導。市政府專門成立了汾河河道治理和生態修復及道路工程建設指揮部,全面統籌協調工程建設,各縣(市)成立工程項目部,具體負責轄區內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招投標等。有關縣區成立了工程建設指揮部,全面負責轄區內工程建設。市縣兩級指揮部制定了嚴格的規章制度和工作機制,在辦公常態化、規范化和程序化上下工夫,不斷提高統籌協調能力和辦公效率,確保辦公制度化運行;制定了技術會商制度,對工程設計、技術方案等進行專家評審,對重點環節和關鍵問題實行技術會商,加強工程建設指導,確保工程從設計到施工科學化進行。市縣兩級指揮部溝通順暢,銜接有力,為工程順利實施提供了保障。
落實資金,統籌推進。針對項目資金主要來源于國開行貸款的實際,對照貸款要求和程序,明確了工程建設資金的使用和管理;同市投資集團及各縣指揮部進行溝通,明確貸款手續時間節點和資金撥付程序,完善了項目資金支付流程;今年6月29日,“百里汾河新型經濟帶”一期項目58億貸款簽約儀式在太原舉行,標志著工程建設進入了高潮。在落實資金的同時,市治汾指揮部加強同有關各縣、各部門的對接,及時解決征地拆遷、青苗補償、占地賠付等問題,各縣指揮部安排專人統計上報工程進度和其他工作進展情況,確保市縣兩級指揮部及時掌握工程建設信息,做好統籌管理,共同推進工程建設。
此外,市治汾辦對照國開行貸款相關要求和程序,進一步明確工程建設資金的使用和管理,保證資金使用合理、合規、合法,確保工程建設資金陽光化運作。
項目組織,科學規劃。市治汾辦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分工,科學布局,統籌推進”的原則,結合實際,完善規劃,在統一規劃的基礎上,分三類標準進行科學布局。一是對汾河穿城而過的霍州、洪洞、堯都、襄汾城區段共24.78公里進行深度治理,拓寬河道,筑壩蓄水,鋪筑園路,建設景觀,綠化美化,打造城市濱河生態公園;二是對沿河趙城、甘亭等13個小城鎮區段共27.18公里進行中度治理,筑壩蓄水,硬化堤頂,深度綠化,打造城鎮親水景觀走廊;三是對其他河段共64.28公里進行一般治理,對遠離城區的河段進行粗放治理,加固堤防,粗放綠化,建設生態濕地。市治汾辦還召開了專題會議,進一步明確工程治理總長、左右岸銜接、標段長度等內容,確保工程順利推進。
汾河河道治理與生態修復工程的順利推進為全市“百里汾河新型經濟帶”整體規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現在,汾河沿岸環境面貌得到了有效改善和全面提升,綠化面積和蓄水濕地面積進一步擴大,“一川清水、兩岸錦繡”的藍圖基本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文化效益已經顯現。
記者段小婷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