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起,雙十一”不再是單身光棍的寂寞派對,而是全民購物的狂歡盛宴。沒有24小時的愛情,也沒有24小時的約會,只有全天候的“瘋搶”。每一次下單都在和他人賽跑,爭分奪秒獲得“優先權”后,等待包裹的心情卻是一路忐忑,備受煎熬,不知盼來的是驚喜還是驚嚇?
“雙十一”仿佛有種“致命”的吸引力,讓人愛恨交織,卻又欲罷不能。如今,購物大戲又登場,一場“血雨腥風”的“激戰”在所難免。親,面對滾滾而來的強勢促銷,你還能HOLD住嗎?你的“錢包”還好嗎?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近段時間,許多市民都留意到,自己的手機簡直要被各種各樣的“雙十一”促銷短信給擠爆了,網購過、沒網購過的店鋪都紛紛發來活動預告,內容幾乎涵蓋了生活中的所有消費品。
“雙十一”的前夕,儼然成了各大知名電商互相較勁的戰場,拋出的打折口號也頗為誘人。淘寶網延續“雙十一,全場5折”的促銷購物狂歡;京東商城打出了“11·11,真!正!低”;凡客誠品高舉“11·11提前過,秋冬新品立享底價”。其他網站還推出了限時秒殺單品等都極具誘惑。
天貓商城在今年一改往日的限時搶拍路線,推出多款商品以“提前付定金,雙十一付尾款”的形式來迎合市場。
記者隨即用旺旺聯系了多家店鋪的客服,想了解今年的備貨情況。
“往年我們雖然會提早備貨,但無法預知買家的需求量,多生產又怕滯銷。但是,往往熱銷品供不應求,總有一些商品被買家遺棄。”客服們普遍認為,今年的改變非常有利于買賣雙方,多家店鋪從十月開始發售定金,一是可以摸清買家的口味,方便計劃生產;二是買家不用等到“雙十一”就可以享受到特惠價,避免出現“有錢都搶不到”的尷尬。
為了爭得一杯羹,各大購物網站可謂費盡心機,卯足了勁兒。
回想去年的“雙十一”,淘寶、天貓、京東等各大電商平臺都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突破點。時過境遷,今年的“雙十一”能否超越去年的業績還是個未知數。
“全年最低”是噱頭還是實惠
相關數據顯示,2013年11月11日主要電商全天共產生訂單快遞物流量約1.8億件,其中80%來自淘寶天貓,較上一年同期增長85%,預計電商企業全天交易總額超過400億元。全天各快遞企業共處理6000多萬件快件,是2012年“雙十一”最高峰3500萬件的1.7倍。
與此同時,瘋狂掃貨也帶來了退貨率飆高的后遺癥,2013年“雙十一”的退貨率達25%,部分商家更高達40%。
某網站針對“網絡購物退貨率高的原因”發放調查問卷,其中“產品質量、售后服務及廠商信用得不到保障”、送貨耗時、渠道不暢”等原因成了70%買家的“心病”。
家住市區向陽華府的林女士對此深有體會。提及去年的購物經歷,她大呼“傷心、傷財、傷身”,一連用了多個“傷”來宣泄自己的憤怒與無奈。
林女士是不折不扣的網購迷,從2005年接觸淘寶后便一發不可收拾,吃、喝、用、穿等全部網絡解決。去年“雙十一”時,她提早下手,將喜愛的商品全部收入購物車,焦急地等待著零點的鐘聲。
“必須趕在第一時間搶拍,手還不能停,要拼命點鼠標、刷網頁、輸密碼,緊張到心跳加速。”好不容易等到支付頁面,林女士選定的兩雙靴子竟提示沒貨了,這讓她十分惱火。“我在零點準時點進去的,怎么可能一雙都沒有?到了11月12日,這兩款靴子又神奇地出現了,我留意了下交易量,11月11日那天沒有銷出一雙。很明顯商家耍了個花招,用低價吸引來買家,又舍不得以折扣價出售。既然沒誠意做活動,就不要參加‘雙十一’。”雖然搶拍靴子失利,林女士還是成功地買到幾件女裝。“這個品牌當時是五折,滿300元再減100元,賣得越多越實惠。我刷了半天,才買到一件羽絨服和兩條連衣裙,花了1000元出頭。”林女士懊惱地說,我還以為搶到了大實惠,沒想到衣服做工很粗糙,針腳也不齊,羽絨服還厚薄不一,感覺像趕工出來的,和我平時在這家店買的衣服品質相差許多。”面對“一年之中的最低價”,多少人滿懷欣喜地前赴后繼,多少人在到貨的一刻只剩眼淚。
從事會計工作的董女士也談起了自己的“受騙”經歷:我以為那一天的價格一定是最低,所以連拍了好幾款商品。結果我訂的貨還沒收到,其中的一款皮包已從210元降到了189元。還有幾件商品在圣誕節后,一路跌到了兩三折。最氣人的是,我想退一件衣服時,卻發現由于在路上耽擱的時間過長,那個訂單早已自動確認收貨了。”
“大戰”在即搶不搶是個問題
從10月份開始,有關“雙十一”的話題就頻頻打入新浪微博的熱門榜。熱衷于網購的市民們從這些“神一樣的數字”里看到了“春運”般的節奏,緊張與興奮一觸即發。
“‘雙十一’就像一場賭博,買到物美價廉的物品是賺了,遇上物無所值就是賠。”連續3年傾情投入的岑佳佳笑言,不論輸贏,我都想搶一把。我給我家寶寶挑了兩件毛衣、兩件棉襖,為老公選了一件大衣和兩件襯衣,給自己的禮物是三款護膚品套裝。我們全家都有份兒,一起享受狂購節。”第一次發力“雙十一”的小劉,看到什么都一股腦地往購物車里扔,從零食、護膚品到衣服、樂器、家電,她感到自己的雙手都已經失控。“我目前挑選的這些商品,加起來都上五千元了。我一會兒再篩選下,不是特別想要或者特別實惠的就直接刪掉。”小劉對這一天充滿憧憬,也帶著幾分忐忑,擔心搶不上,也擔心搶上了,東西不好怎么辦。”“雙十一”拼的是眼力、指法和錢袋子,玩的是心跳、刺激。只要零點一過,買家的一顆心頓時懸到了嗓子眼,生怕一個疏忽就和自己喜愛的商品擦肩而過。若是趕上網速不給力,或者一激動輸錯了支付密碼,各種煩躁不安便接踵而至。一些市民從“秒殺”中練就“穩、準、狠”,以便技術成熟,所向披靡。
然而,跟瘋狂的搶購族們相比,總有那么一群淡定的人,他們不為低價誘惑所動,他們不會熬夜到凌晨只為搶某件商品。當零點鐘聲敲響的時候,他們或許已經進入夢鄉,或許在心里嘲笑那些搶不上東西,正“哭爹喊娘”罵網速、嫌手慢的“剁手族”。
在聯通公司工作的小楊已是三鉆買家,卻對“雙十一”提不起興趣。
“一些網絡商城和淘寶店鋪早已進入促銷狀態,給的價格也和‘雙十一’的預告價格一樣,沒有必要等到那天去買。如果是急需品,更沒有必要去搶了,到時物流也慢,便宜不了多少還誤事。”小楊自詡自己為“理智派”,別管價格高低,有需要才是關鍵。”跟小楊有著同樣想法的市民不在少數。剛走上工作崗位的蘇格由于“受傷”太深,只能對“雙十一”揮手再見。“這幾年在網上花了不少錢,滿意的并不多。尤其是搞活動時候買的,失敗的概率更高。”蘇格將購物的重心轉向實體店后,反而節省了一筆開支。
在“搶與不搶”間,有些市民還在糾結、猶豫。市民小趙坦言:“我確實買到過很實惠的商品,但也碰上過貨不對板、水分較大的商品。我接觸網購的時間也短,沒有挑貨的眼光,真不知道該不該搶。”
謹慎為上摸清套路再出牌
“雙十一”腳步臨近,促銷的吶喊一浪高過一浪。面對如此“糖衣炮彈”,多少人又能在最后關頭管住自己的雙手。雖然敗給過“雙十一”的精明商家,但四鉆買家溫莎依然決定“勇往直前”。
“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賣家,畢竟我也搶到過真實惠。”溫莎將自己的購物目標鎖定為“只買所需,不搶便宜”,現在實體店的價格都偏高,如果件件商品都正價買,我的收入肯定吃不消。但是,一定要有計劃地選擇,不能光聽信商家的宣傳,自己要留心價格的變化。”如何才能買到真正意義上的當年歷史最低價的5折商品,開過淘寶店的姜女士傳授了幾個小妙招:首先把自己看中的商品收藏,然后保持關注近30天內該商品的最低售價,并實時截圖保存記錄。最后就是等最后‘雙十一’價格出來后一對比,就知道究竟當天優惠多少。對于容易盲目消費的買家而言,擬定一份購物清單很必要,看到確實實惠的商品再購買,買完就撒手,別為了省錢,反而浪費了錢。”市工商部門針對“雙十一”可能出現的網購商品質量、網絡平臺服務、商品配送服務等問題,向“剁手族”發出消費提示:如果網上銷售的商品價格不明確,或與市場售價相差懸殊,請謹慎購買,更要主動規避一些消費風險及消費陷阱,比如先漲價后降價、低價商品缺貨等;網購時盡量采用具有安全功能的瀏覽器,可以有效屏蔽“釣魚”網站;要注意保存好購物商品的網頁內容、與網上賣家的聊天記錄等證據。
工商部門還提示,消費者收到商品應及時驗貨試用,發現問題及時聯系商家處理。若無法與商家達成一致,建議先申請退款,通過電商企業平臺實施維權投訴。同時提醒消費者,七天無理由退換貨”是指貨物到手的7天,運送過程不算在內,務必要把握退換的時機,以免商家翻臉不認賬。
責任編輯: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