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年底,我市百公里汾河生態治理修復工程全部完工。汾河治理與生態修復工程共完成投資43.4億元,完成總投資的100%,完成河道疏浚158.3公里,新建和加固堤防263.8公里,完成綠化和種植防護林2990.7萬平方米……工程的實施,使汾河沿岸環境面貌得到有效改善和全面提升,綠化面積和蓄水濕地面積進一步擴大,“一川清水、兩岸錦繡”的藍圖基本實現。
“選擇這樣一個平原地帶,在整個汾河流域打造一個現代的產業帶、綠水帶、生態帶、新的城鎮帶……”2012年,市委、市政府充分發揮地區比較優勢,依托汾河谷地的區域優勢,提出建設“百里汾河生態經濟帶”戰略的構想,打造區域發展新板塊。
市委、市政府對“百里汾河生態經濟帶”建設高度重視,將其列為“十二五”及今后更長一段時期全市的頭號工作任務,作為推動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的載體和引領臨汾未來發展的龍頭,舉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精心謀劃和推進。
修復生態“綠水青山”環境美
“改善臨汾環境,建設生態家園”,市委、市政府把汾河治理上升到了引領臨汾未來轉型跨越發展的重要引擎,作為全市“天字一號”工程,全力以赴地推進。
汾河河道治理與生態修復工程是“百里汾河生態經濟帶”的基礎性工程,也是全省第一批轉型綜改標桿項目和全市重點工程,北起霍州、南至侯馬,包括總長135.78公里的汾河河道及沿岸河道治理、生態綠化及路網建設等工程。
為了確保工程建設順利進行,圍繞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工程指揮部在規劃、設計、實施、管理、監督等方面堅持科學化、制度化,為工程順利推進、確保工程質量提供了有效保障。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分工,科學布局,統籌推進”的原則,結合實際,科學規劃,對沿河霍州、洪洞、堯都、襄汾城區段進行精品治理,重點拓寬河道,筑壩蓄水,鋪筑園路,建設景觀,綠化美化,打造城市濱河生態公園;對沿河辛置、趙城、甘亭、里村等13個小城鎮鎮區段進行一般治理,筑壩蓄水,硬化堤頂,深度綠化,打造城鎮親水景觀走廊;對遠離城區的河段進行粗放治理,加固堤防,粗放綠化,建設生態濕地。
建好園區 提質升級創一流
10個現代農業園區、18個工業園區,6個物流園區……2013年,“百里汾河生態經濟帶”核心區招商引資項目127個,簽約金額1753億元,占到全市招商簽約金額的58%;固定資產投資占到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75%。
園區經濟是區域產業集群發展的重要載體、區域經濟結構調整的助推器,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支撐動力。我市按照“大園區、大項目、大企業”的思路,以產業園區建設為抓手,大力推進發展方式轉變,經濟帶內一批投資規模大、循環效益好的園區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
在農業園區建設方面,重點培育打造了10個農業示范園區,這些現代農業園區因地制宜,融入了設施農業、高效農業、精品農業等眾多現代農業元素,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工業園區建設方面,加大對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力度,培育18個資源循環利用的生態工業園區;服務業園區建設方面,以“根祖文化”和“堯文化”為核心,重點推進大槐樹、堯廟、廣勝寺等17個文化旅游景區景點建設;物流業方面,重點打造山西國際陸港綜合保稅物流園區等6大物流園區,力爭把臨汾建成中西部地區重要的物流樞紐和大型物流吞吐基地。
統籌城鄉 融合形成都市圈
我市圍繞“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的思路,大力推進以“一城三區”和“侯曲同城”建設為主要內容的臨汾都市圈和侯馬都市圈建設,強力打造臨汾、侯馬兩個中心城市,著力推進霍州、辛置一體化,打造北部門戶城市;試點建設洪洞甘亭、襄汾汾城等5個小城市;大力實施霍州大張、曲沃高顯等15個重點鎮和新農村連片建設。同時,按照“社區與園區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發展、同步繁榮”的總體思路,我市扎實做好生態社區和生態農業園區“兩區同建”工作,進一步推動“城中村”改造和“村改居”工作。
目前在臨汾都市圈內,以環城高速、108國道、濱河東西路為主體的“一城三區”交通網已基本形成,侯馬、曲沃同城化框架正在搭建,霍州辛置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15個小城鎮中已有11個啟動開展了連片規劃建設,累計投資超過10億元;堯都區喬村新村、洪洞甘亭皇英生態民俗小鎮等6個“兩區同建”試點建設順利推進。
多點發力 軟硬實力同提升
霍州、洪洞、堯都等6個縣(市、區)5248平方千米的經濟帶文化旅游資源,主要散布于境內“三山”(中條山、太岳山、呂梁山)“三水”(黃河、汾河、沁河)之間。汾河谷地及其鄰近地域為區域文化、旅游資源分布最為密集的地區,以“堯、根、晉”為核心的三大特色文化旅游資源最為引人注目。
“百里汾河生態經濟帶”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規劃范圍以全市百里汾河為發展主軸,圍繞“百里汾河生態經濟帶”建設,按照全市“一帶五區”旅游總體布局,充分發揮沿汾地區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優勢,堅持文化建設與旅游開發相結合,在“百里汾河生態經濟帶”內串并17個主要文化旅游景區,設計了“洪洞大槐樹景區—蘇三監獄景區—古歷山景區—廣勝寺景區”、“堯都區堯廟景區—堯陵景區—姑射山風景名勝區”等五大精品旅游線路,傾力打造“中華根、黃河魂、堯鄉韻”為主題的華夏根祖文化旅游品牌。通過整合旅游資源,完善旅游設施,精心打造五大文化旅游區。構建“一帶、五區、十點、一線”文化旅游發展格局,通過保護和傳承地方文化,把文化塑造作為牽引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原動力,并通過文化建設使地方的軟實力和硬實力得到同步提升。
在總面積約2200平方公里的“百里汾河生態經濟帶”區域內,一個集新型工業、高效農業、現代城鎮、文化旅游、生態文明于一體的高度發達的示范區和引領區已顯現,帶動臨汾東西兩山全面振興,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形成“沿汾崛起、兩翼齊飛”的新格局。記者 段小婷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