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市立足統籌城鄉發展,把改善農民居住條件、加快農民增收步伐作為著力點,在“百里汾河新型經濟帶”建設中,按照“科學規劃、因地制宜、穩步推進”的思路,扎實推進新型農村社區與產業園區“兩區同建”示范工程,推動全市“兩區同建”提檔升級,積極探索推進城鄉統籌的新路徑。
“兩區同建”是指在推進城鄉統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過程中,本著“資源共享,節約土地,節約能源”的原則,按照“社區與園區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發展、同步繁榮”的總體思路,通過農村居住社區和產業園區同步建設,推動農民集中居住和農村經濟集約發展,促進農民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兩個轉變”(依據區域資源稟賦和特點,因地制宜、創新模式,建設新型社區,讓農民搬進社區,轉變生活方式;同時,強力推動新型工業園區、現代物流園區、現代農業園區、文化旅游園區的建設,讓農民走進園區勞動,改變生產方式),實現農村管理模式、農民生活方式和農業規模經營三大變革,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進程,最終構建起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格局。
“兩區同建”是一項惠民、利民、富民工程。在建設過程中,我市始終堅持政府引導、農民主體,充分尊重農民群眾意愿和首創精神,實事求是、注重實效,嚴格依法按政策辦事。尤其是洪洞縣政府與五洲企業集團合作建設“洪洞天澤現代農業示范園”,致力于發展現代農業和建設“皇英民俗小鎮”,位于甘亭鎮,涉及天井、羊獬等沿河6村,規劃占地23000畝,建設內容包括北方色葉園林工程苗木基地、現代設施農業園、“百里汾河新型經濟帶”旅游集散中心、6村連建新型農村社區及園區配套項目,總投資40億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資4.1億元,流轉土地12000畝。在建設過程中,洪洞縣委、縣政府通過與五洲集團合資成立五洲昕宇公司的形式,保障農民權益;通過財政為農民擔保,有效解決了現代農業發展中農民轉讓土地經營權的后顧之憂。洪洞天澤現代農業示范園區項目建成后,將真正實現農民生活城市化,生產集約化、科技化、產業化,對切實解決“三農”問題具有深遠的意義。屆時,園區將成為晉南地區集產業、基地、科研于一體,并與生態觀光相結合的多功能園區,構建出“農業生產園區化和管理社區化”的新型農村社區發展模式,成為全省領先、具有鮮明特色,集現代農業、都市農業、旅游產業、地方文化、生態保護、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于一園的一流品牌化多功能園區。
在市場運作方面多元投入。全市堅持“政府扶持,社會共建,市場運作”的多元投入方式,充分創新融資渠道,運用市場機制,激發金融部門、融資公司、房地產開發商和本土企業參與積極性、主動性,吸納各方面資金,用于“兩區同建”。
堅持試點先行,有序實施。我市率先在“百里汾河新型經濟帶”實施開展“兩區同建”試點建設,尤其是在洪洞天澤農業示范園區先行試點,不斷總結積累經驗,在此基礎上,按照“先易后難、先急后緩、分步實施、逐步推進”的思路,典型帶動,在全市全面推進。
不斷創新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機制和社區化后農民收入保障機制。在洪洞天澤現代農業示范園建設過程中,采取“三道防線”,有效破解農民土地經營權流轉難題,使農民愿意租賃土地經營權,園區能夠承包到發展現代農業所需的土地。土地經營權仍歸農民所有,五洲昕宇公司只從農民手中承包土地經營權;農民把土地承包給村民委員會,再由村民委員會統一把土地承包給公司,有利于保障農民權益;洪洞縣政府與五洲集團合資成立五洲昕宇公司,以政府財政來擔保農民權益不受損失。
農村變社區后,為解決農民收入問題,按照協議簽訂前三年每畝耕地種植小麥和玉米總產量的市場價值減去成本后的凈收入計算,每五年調整一次。農民可以與園區簽訂勞動合同,在園區就業,領取工資。農民可以優先租賃園區內的商業設施,開展經營活動,獲取經營收入。在園區正式就業的農民公司支付“三險一金”,對不愿意在園區就業,也不愿意在園區租賃經營的具有勞動能力的農民,由政府組織技能培訓,并介紹就業。
本報記者 段小婷
責任編輯: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