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的蒲縣,寒風陣陣,但這個城市的每個角落里都洋溢著濃濃的暖意:垃圾清理點,環衛工人們細心擦拭著垃圾桶等環衛設備,清理消毒;繁華街道,交警們認真維持交通秩序,行人車輛井然有序;公園綠地,園林師傅們辛勤勞作,孩子們玩耍嬉戲;河道旁,住建系統200余名干部職工組成的志愿服務隊認真撿拾著垃圾;街道社區,青年志愿者們進行著“三城聯創青年先行”宣傳倡議……在縣城南大街,占地12畝的翠屏公園格外引人注目,清雅素凈的亭臺回廊外灌木披掛起金燦燦的衣裝,雖然天氣漸冷,但仍有不少市民飯后結伴漫步其中,練練太極,跳跳健身舞。“出門步行幾分鐘就是公園,每天心情都格外舒暢。”經常來此散步的席大媽說道。
除翠屏公園外,蒲縣還有5處這樣的園林景觀均勻分布在縣城之中。不用步行多遠就能到達公園綠地,蒲縣的老百姓對此津津樂道,大家在這里其樂融融,成為展示這個城市文明的一扇窗口。
這背后,體現的是蒲縣決策者們創建文明和諧縣城的思路。“如果把公園換做樓房,搞房地產開發,無疑對刺激經濟發展更為‘利好’,但我們明白市民更需要的是休閑空間,公園對群眾來說更有‘綠’可圖。”蒲縣的決策者們如是說。以提升群眾滿意度、幸福感作為創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聽民聲、察民情、順民意,使創建工作得到群眾的理解與支持,成為該縣在創建文明和諧縣城過程中堅持的準則。
在創建文明和諧縣城過程中,蒲縣牢牢把握踐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通過媒體報道、網絡調查、走訪問卷等方式,努力讓群眾成為城市創建的知情者、參與者和決策者。出臺環境衛生、道路、燃氣、綠地系統、供水、供熱等16個專項規劃編制;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投資14.6億元,啟動實施了24項城建重點工程,其中舊城區主街道改造、奧體中心、錦繡大橋竣工投用,錦繡公園、錦繡小區、蒲紅路改造、濱河大道西延等工程開工建設,創建的每一步都體現著群眾的意愿,凝結著群眾的期盼。
道德是一種力量,它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蒲縣縣委、縣政府把弘揚社會正氣,倡導文明新風作為創建工作的重要一環,把創建工作視為潤物育人的過程。
“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普通的人變得不再普通。”這是人們對蒲縣縣委、縣政府組織開展的“蒲子好人”尋找推薦活動發自內心的感嘆。
在“蒲子好人”推薦評選活動中,不少人發現,原來自己身邊有如此多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的普通人。“評選對象都是最基層、最普通、最平凡的市民,更有說服力,更有感染力。”一位干部這樣感慨道。
“做文明有禮、道德高尚的蒲縣人。”該縣立足企業、村鎮、機關、學校等基層單位,突出群眾評、評群眾,群眾學、學群眾,著重推選群眾身邊看得見、摸得著、學得到、影響大的先進典型,使推出的“蒲子好人”可敬、可信、可親、可學,使推薦評選成為群眾進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有效載體。他們還將評選結果通過縣電視臺、政府網站、《蒲縣通訊》,以開設專題、專欄等形式廣泛宣傳,引導人們講文明話、做文明事、當文明人,倡導人人爭做文明有禮、道德高尚的市民,提高了群眾的文明素質,提升了整個城市的內涵。
如今,道德大講堂、雷鋒志愿服務隊、文明餐桌、文明窗口等都已在這個美麗的山城生根發芽,從它們中走出的一位位模范道德人物,一個個文明單位家庭已然成為創建蒲縣文明和諧縣城的細胞,推動著這座美麗的山城煥發出更加迷人的光芒。
作者:陳沛
責任編輯:鞏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