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記者 閆璟)作為全省僅有的三個資源枯竭型城市之一,去年以來,霍州市用足用活中央資源枯竭城市轉移支付資金和國家支持轉型發展優惠政策,運用“增減法”,在三次產業轉型發展上探出了新路子。2013年底全市預計工業增加值達到56億元,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18億元,增長3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6億元,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2115元,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085元,增長15%。
工業轉型,消減“高耗能、重污染”,新增“大投資、大產能、大園區”,推動工業經濟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對一些多、小、散、亂、差的土小企業進行了關停淘汰,共取締小型洗煤廠、焦化廠、腐殖酸窩點等高耗能、重污染企業近200家。
下大力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型產業,兆光公司投資52億元、國電霍州電廠投資47億元實施產能擴容,全市電力總裝機容量達到300萬千瓦,穩居全省電力大市行列,實現了變輸煤為輸電。引入山西普大和國新能源集團實施了總投資4億元的力拓煤業90萬噸技改、總投資5.8億元的液化天然氣調峰儲氣項目,實現了產能升級?;魱|新產業園區吸引了山西焦煤霍州煤電50億非煤產業入駐,項目整體建成后將成為覆蓋晉南地區的煤機加工制造業基地。
農業增效,縮減“小農業、小產出”,擴增“大基地、大規模、大品牌”,推動農業經濟由傳統種養殖向特色農業轉變。大力建設特色經濟林、無公害蔬菜、規模養殖三大基地,累計發展蘋果、核桃等經濟林6萬畝、無公害蔬菜4萬畝、小雜糧1.5萬畝,新增規模養殖場220個。扶持了壯瀚養殖、東城瑋豐養殖等項目,培育了馬刨泉小米、古衙黃小米、東灣蘆筍、宗和農源果脯加工等一批特色農產品,暢銷省內外。打造了總投資1.74億元的西張垣現代農業生態循環示范園區,園區全部投產后,每年可創造經濟效益6000余萬元。
三產興商,力減“小投入、小循環”,引增“大集團、大規劃、大項目”,推動三產由自我造血向多元投入轉變。與霍煤集團強強聯手,投資14億元對七里峪景區進行深度開發;和太原中景公司達成陶唐峪開發合作協議,投資5億元進一步提升景區整體旅游文化品位;由陜西華茂香江集團注資15億元強力實施霍州署文化產業示范園項目,打造霍州旅游文化產業集聚群。充分發揮招商引資在產業轉型中的“橋梁”作用、“杠桿”作用,組團參加了中博會、能博會、首屆晉商大會等招商活動。
責任編輯: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