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汾西縣以辦好安全穩定、城市建設、工業項目落地三件大事和發展肉雞養殖、核桃經濟林、文化旅游三大產業為抓手,強力實施工業強縣、農業富民、“三產”活縣、城鎮擴張、社會和諧五大戰略,全縣各項工作穩中有為、穩中有進,重點工程和為民實事完成投資47.52億元,全縣生產總值、農民人均收入、財政收入分別增長8.2%、13.3%、8.8%,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今年,汾西縣確定以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引領,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緊抓山西轉型綜改試驗區的機遇,從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汲取養分、提振精神,以開展城市建設年、項目落地年、園區建設年、旅游開發年、服務群眾年“五個年”活動為重點,實施投資1968875萬元的40項重點工程和10件利民為民實事,力爭全縣生產總值、農民人均收入、財政收入分別增長9.5%、11%、9%,帶動經濟社會奔跑發展。
開展“城市建設年”活動,以追求卓越的魄力推進“三垣一城”建設。經濟發展是城市建設的基礎,城市建設是經濟發展的條件。
去年,汾西縣依據《縣城總體規劃》,改造舊城、開發新區,南連西擴、拉大框架,架設平安大橋、連通高速引線、拓寬桃臨公路、建設汾西大道,縣城面積由3.3平方公里擴大到11.3平方公里,縣城垣、古郡垣、府底垣“三垣合一”的“A”字型大縣城框架已經形成。今年,該縣同步推進舊城改造和新區開發,在舊城啟動北街榮輝、陸爾發房地產開發項目,新建糧油購銷中心和住宅小區,年內完成汾西三中學生公寓樓建設,陽光體育場、縣醫院綜合樓國慶節前投入使用。在新區,汾西大道建設將于國慶節前竣工通車,啟動仁德房地產開發和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建11.6萬平方米住宅小區,啟動望客隆倉儲物流配送中心、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汾西客運站和衛生綜合業務用房建設項目。同時,堅持“建管并重、標本兼治”的方針,持續開展省級園林城市、衛生文明城市、環保模范城市創建活動,狠抓城鄉環境整治,使縣城更加宜居、宜業,把縣城打造成汾西的“名片”和“會客廳”。
開展“項目落地年”活動,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推進工業項目落地。項目是發展之本。
汾西縣堅持觀念、扶持、環境、責任四輪驅動,用資源換項目、換資金、換人才,在土地、資金、稅收等方面給予新產業、新項目更多扶持,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著力創優發展的軟環境。同時,推行“一個項目、一位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和“月調度、月考核、月排名”工作制度,把立項爭資作為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作為年終考核的重要內容,鼓勵各級干部走出去、跑上去,爭項目、引資金,抓落地、抓開工。目前,投資5.26億元的石膏加工項目、投資6.6億元的高端鋁質耐火材料項目、投資9.7億元的酸鐵聯產項目完成立項備案、項目選址等前期工作。投資13.54億元,開工建設巨同塬煤業礦井、巨開元煤業礦井和110千伏變電站。總投資145.5億元的鋁系產業項目完成立項備案、項目選址工作。汾西縣(北京)招商引資推介會簽約旅游、農產品加工等項目11個191億元,為縣域經濟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開展“園區建設年”活動,以馬不停蹄的耐力發展農業特色產業。產業是富民之基。
該縣按照“園區引領、肉雞帶動、核桃主導、特色并進”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思路,實行“一長一園”,每名縣級干部包聯1個示范園,每個鄉鎮不少于5個。在規模上,養殖不少于1000只,經濟林不少于100畝,種植不少于100畝,并選樹一批“特色園區典型”,在全縣進行推廣表彰。瞄準建設全省“肉雞養殖大縣”目標,按照“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的模式,堅持“五統一、三固定”的辦法,依托洪昌養殖,在鞏固去年281個大棚的基礎上,新建標準化肉雞大棚8個,輻射帶動更多群眾發展肉雞養殖。實施“核桃精品工程”,在抓好3.7萬畝經濟林管護的基礎上,按照“集中連片、規模發展”的原則,新建1.5萬畝經濟林,使全縣核桃面積達到15.6萬畝,真正把核桃打造成全縣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
開展“旅游開發年”活動,以精雕細琢的定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文化是民族血脈、精神之魂;旅游是無煙工業、朝陽產業。汾西縣結合文物古跡多、風土民情豐富、自然風景優美的文化旅游優勢,修訂完善全縣旅游產業發展總體規劃,編制師家大院、姑射山景區開發詳規,啟動實施姑射山真武祠搶險維修和東西兩院重建工程,完成師家大院核心景區文物修繕工程,并采取租賃、拍賣、股份制等 形式開發保護旅游資源。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發展各類文藝團體,壯大文化隊伍,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娛樂活動,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促進文化產業與信息、休閑、體育特別是旅游產業聯動發展,以旅游激發文化活力,靠文化增添旅游魅力。同時加強對文化旅游和整體形象的宣傳推介,制作一批關于師家大院、姑射山的光碟、畫冊等宣傳品,弘揚“堅韌、包容、務實、圖強”的汾西精神、唱響汾西縣歌,搞活縣域經濟,提升汾西形象。
開展“服務群眾年”活動,凝聚建設和諧富強美麗新汾西的強大合力。汾西縣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按照抓教育、抓作風、嚴考核的原則,號召廣大黨員干部聯系群眾面對面,服務群眾心貼心、為民辦事實打實。要求縣級干部到基層調研,每年不少于3個月,住村不少于7天,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每個班子成員至少要結對聯系一個鄉鎮、一個農村、一個工礦企業、一個重點項目、一戶困難群眾,蹲點調研、現場辦公,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幫助基層找問題、理思路、謀對策、解難題。在鄉鎮推行干群連心卡、連心牌活動,將鄉鎮領導班子成員姓名、職務、電話、包聯村等制成卡片和公示牌,發放到戶,張貼在村,群眾有困難、有問題,隨時與鄉鎮包村干部聯系,真正做到群眾有困難、干部在身邊,群眾有需求、干部有行動。建立黨員承諾踐諾考核評議制度,公開承諾,限期踐諾,一季一考核,半年一評議,確保黨員承諾落實到位,不走過場,形成凝心聚力、干群同心的生動局面,推動汾西各項事業大步向前。
通訊員 侯建兵
責任編輯: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