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記者 柴云祥) 去年以來,我市工業經濟系統面對復雜的經濟形勢,圍繞“保運行、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的目標,頂住下行壓力、積極應對挑戰,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列于省考核的五項主要經濟指標名列前茅。去年,我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661.7億元,同比增長12.6%,高出全省平均增速2.1個百分點,位列全省第四;新興產業完成投資221億元,同比增長62.84%,超出省定目標35.84個百分點,位列全省第三;工業固廢總排放1746.3萬噸,利用1100.17萬噸,利用率63%,位列全省第二;非煤產業增加值比重達到50%。
為了確保2013年工業經濟平穩增長,我市創新監測調度機制,適時強化監測調度,變月調度、月分析為日報告、周調度、周分析、月預警;改局部調度為全局調度,及時掌握情況、總結經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全年撰寫經濟分析報告、工業經濟運行動態29期。強化目標管理,按季度向各縣(市、區)分解下達任務指標,發布預警指數,及時跟蹤督導,增強了目標單位的責任意識。加強協調服務,先后組織召開了煤焦對接、銀企對接、煤電對接和重點項目工業產品供需對接會,共簽訂煤焦協議84.9萬噸、電煤協議106萬噸、鋼材協議65.7萬噸、水泥協議174萬噸及貸款意向86.85億元,最大限度保障了產業鏈、資金鏈的有序銜接和企業的正常生產。
去年,我市產業整體素質進一步提升。一是項目建設取得新進展。全年共落實調產項目135個,完成投資154.3億元,山焦20萬噸甲醇、光大90萬噸干熄焦等62個項目完工或部分完工,新增銷售收入152.7億元。二是淘汰落后成效顯著。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省里要求,全年淘汰各類落后產能384萬噸,其中,鋼鐵175萬噸、焦炭161萬噸、水泥48萬噸。三是焦化行業兼并重組強力推進。全市焦化企業由重組前的45戶,3932萬噸產能,減少為21戶主體企業,3802萬噸產能,基本保全了原有產能,為焦化產業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四是園區經濟進一步發展。園區機構逐步完善,洪洞煤焦化深加工園區等3個園區相繼成立了管委會或籌備機構;硬件設施繼續改善,聚集和承載能力進一步提升,山西國際陸港綜合保稅物流園區的方略物流保稅中心與周邊工業企業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在集團化、集約化發展上邁出了新步子。25個工業園區完成產值1248.7億元,占到全市工業總產值的63.1%以上,其中百里汾河新型經濟帶內的18個工業園區完成產值1036億元,占到全市工業總產值的52%,園區經濟優勢逐漸顯現。五是循環經濟加快發展。在企業內部積極推進清潔生產,實施了臨汾志強、鄉寧宏基等一批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項目,有效提升了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洪洞煤焦化深加工園區、安澤唐城煤化工園區等五個循環經濟園區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形成了煤——焦——化、鐵——鋼——材、鐵——鑄——加——整機配套、煤——電——熱——建材等循環產業鏈條,產品附加值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持續增強。六是技術創新能力明顯提高。企業技術中心建設步伐加快,全年新增云鵬制藥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戶,匯豐建材等市級企業技術中心22戶,數量逐年增加,作用不斷發揮,技術中心建設位居全省前列。同時,我市還實施了一批技術創新項目,山西鍛造鈦合金鍛造技術研制與應用等23個技術創新項目被列入省級計劃,同世達、平陽重工等20余戶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了產學研合作,工業企業的研發和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
責任編輯: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