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里幫我們治理坍塌溝渠,拓寬田間道路,改善基礎設施,促進產業發展,一宗宗、一件件實事、好事辦在我們的心坎里!”這是大寧縣太德鄉群眾的肺腑之言。
太德鄉是華北第二大垣。該鄉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始終把關愛民生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辦群眾之所盼,黨員干部們俯身下沉,奔波在田間地頭、農家院落,察民情、聽民聲、解民憂;辦實事,促發展、幫民富,密切了干群關系,在農村基層留下了好口碑。
田間地頭聽民聲 立說立行解民憂
群眾心里想什么?有什么期盼?需要解決什么問題?太德鄉積極探索,堅持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廣大黨員干部俯身下沉“接地氣”,通過與群眾面對面、心貼心地拉家常、談農事、話發展,真心傾聽群眾的呼聲。
“我們要與群眾‘零距離’接觸,要放下架子,敢于直面群眾意見和批評。有問題認真解決,有困難盡力幫助,以心換心,才能贏得群眾信任。”太德鄉黨委書記任福平深有感觸地說。
聽到堡村群眾反映的特大暴雨導致東溝溝渠發生坍塌,全村近200畝農田因水毀無法耕種,群眾望地興嘆時,太德鄉干部立即前往現場,開會討論分析,采納群眾意見,采取由了鄉政府、村委和涉及到的農戶三方聯合投資的辦法進行施工恢復耕種,目前,這些水毀農田已經種上莊稼,沒有耽誤農時。
“對老百鄉反映的問題要件件有回復、件件有著落,絕不作秀走過場。能解決的問題,盡快解決;不能解決或一時難以解決的,逐步解決并做好解釋工作,取得群眾理解。”太德鄉鄉長李棟如是說。
面對曹家莊劉家垣村反映的道路問題,鄉干部實地查看,并隨即在村里召開了現場辦公會,制定出了具體的解決辦法,積極籌集資金,協調縣交通局技術人員對道路進行科學規劃,組織施工人員精心施工,切實辦好了這件民生實事。
自今年3月份以來,太德鄉黨員干部下鄉召開座談會13次,通過與186名村組干部、人大代表、黨員及村民代表深入交流,征集到群眾意見和反映的各類問題70余件,對群眾反映問題的回復率達100%,現已解決24件。
立足優勢謀發展 產業富民創新路
按照縣委、縣政府“林果富民”的戰略思路,太德鄉立足當地實際,落實為民務實清廉主題,探索全鄉經濟盡快發展的新路子。如何讓村民富起來成為鄉黨委、鄉政府關注的焦點。為此,他們通過深入走訪,入戶發放“找問題、找差距、找目標”調查問卷300余份,廣泛向群眾征集振興太德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和建議,綜合梳理找出富民強鄉的發展思路“以優化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發展蘋果產業為重點,統一思想,凝心聚力,充分調動全鄉農民栽植蘋果樹的積極性,通過全力打造“優質蘋果之鄉、精品雜糧基地”,進一步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
鄉政府確定了全力完成垣面蘋果栽植面積全覆蓋、幼苗蘋果園區低稈作物全覆蓋和節水灌溉設施全覆蓋的發展目標,動員全鄉干部群眾共發展蘋果樹14105畝,戶均10畝,人均3.3畝,蘋果產業規模初顯雛形。同時,在發展林下經濟上大做文章,通過招商引資,以土地流轉、大戶承包、訂單農業的方式,全面發展以廣普中藥材為主,紅薯、西瓜、大蔥、土豆為輔的林下經濟,目前,已有兩戶農業產業化企業落戶太德鄉,為蘋果產業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堡村村民馮鎖成高興地說:“鄉領導每次下鄉連我們一頓飯都不吃,不是組織開會就是實地調研,幫我們制訂長遠發展規劃,想方設法地幫我們解決實際問題,這樣的好干部我們歡迎。”
愛灑山鄉間,真情惠民生。太德鄉黨員干部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一腔熱血解民憂,一諾千金聚民心,一鼓作氣求民富,使全鄉基礎設施明顯改善,主導產業蓬勃發展,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各項工作有序推進,老百姓生活的滿意度和幸福感明顯提高,一幅富裕和諧的新畫卷正在這里徐徐展開。
責任編輯:柏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