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美國眾議院表決通過巨額經濟刺激方案,但夾帶了“購買美國貨”的附加條款,規定刺激方案扶持的工程項目只能使用美國產鋼鐵。2月4日,美國參議院還否決了一項旨在將“購買美國貨”條款從經濟刺激方案中刪除的修正議案,口頭表決通過了將軟化這條已引發美國貿易伙伴擔憂的條款的修正議案。這種修正或將使加拿大、墨西哥、歐盟及其他一些美國主要貿易伙伴享有“購買美國貨”條款的“豁免權”。
歐盟也頻頻對中國產品揮舞起反傾銷的“大棒”。就在年前,以歐盟和美國為首的汽車協會對中國的汽車零部件貿易訴諸WTO,WTO作出不利于中國的裁定。印度政府也于1月23日宣布,未來6個月內禁止進口中國玩具。
這些現象的出現,與當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大背景不無關系。在這場由美國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機沖擊下,美國以往的產業競爭優勢日漸削弱,在短時間無法從根本上改善巨額逆差的情況下,一些救助措施包裝上了“購買國貨,促進就業”的經濟愛國主義外衣,“進口引起失業,裁員裁外國人”的觀點在遭受較高失業和經濟衰退的時候也更容易獲得支持。
但殷鑒不遠。回顧歷史,貿易保護主義的危害是有深刻教訓的。貿易保護主義以及可能出現的貿易戰,勢必引起國際貿易環境惡化,讓當前世界經濟雪上加霜。也許正因為意識到這一點,美國總統奧巴馬警告美國國會,新經濟刺激計劃的最終版本不應包含任何可能引發貿易戰的保護主義語言。
作為遭受貿易保護主義重大影響的國家,中國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在當前國內經濟增速下滑、就業壓力增大的情況下,貿易保護主義將帶來比以往更深的刺痛,中國應積極合理應對一些國家“祭出”的貿易保護措施,同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一方面,中國應積極主動采取措施來保護自身利益。目前WTO要求成員國依照各自國內的商品競爭力和發展狀況,采取適合本國國情的、合理的保護措施。中國應盡快完善反傾銷、反補貼及相關保障制度,使相關產業獲得寶貴的發展時間。貿易戰往往導致兩敗俱傷,涉及到具體的爭端解決辦法,主要應通過雙邊磋商來加以解決。
另一方面,積極推進政府間合作。1月29日,溫家寶總理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達成共識,“中方將繼續穩步、穩妥地開放市場,增加從歐盟進口,歡迎歐方參與中國促進經濟增長計劃,希望歐方對華擴大開放市場”。這表明金融危機當前,中國始終堅持擴大進口,并從國家層面推動赴歐洲采購,用對外開放的實際行動表明了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立場。
更為重要的是,尋求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花大力氣拉動內需,提高國民消費能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成為中國經濟轉型不可回避的急迫選擇。(徐曉巍)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邱睿】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