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縣按照“因地適樹、因勢造景”的原則,完成環城造林面積6000畝、城區綠化12000平方米,河道綠化45公里、三北防護林工程2.8萬畝;將通道綠化與景觀園林綠化相結合,完成328省道、沿黃干線公路通道綠化120公里,通道荒山綠化2.8萬畝,打造了“三季有花、四季有綠”的通道綠化精品工程,樹立了永和良好的形象。
另外,實施了木瓜溝、榆林只、東峪溝流域壩灘聯治工程,新建淤地壩98座(其中,骨干壩4座、中型壩4座、小型淤地壩2座、生產壩88座),新修田間路13公里,栽植經濟林780畝、水保林5400畝,完成初步治理面積3.5萬畝,新增基本農田1048畝,惠及11個自然村1600余口人,將昔日的荒灘爛溝建設成高產田、生態溝、風景區,得到各級領導和專家的充分肯定,該縣榮獲全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最高獎——“禹王杯”先進縣。
此外,依照集中區域、集中規劃、集中投入的思路,整合6大類涉農項目資金2227萬元進入園區,重點實施了小流域綜合治理、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荒山造林綠化、農田水利綜合開發、水利壩系治理、鞏固退耕還林成果農田建設、土地開發8大工程,平田造地3672畝,新增土地590畝,新增淤地壩19座,修通田間路30公里,打機井兩眼,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100畝;栽植核桃經濟林3萬余株,發展魚塘5座。初步形成了山頂核桃經濟林、山坡松柏景觀林、山腳攔河蓄水、水面養殖放鴨的立體開發模式,極大地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為項目園區規模發展效益農業、特色農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訊員厚永建 楊虎明)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