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記者 邱睿)6月15日是“父親節”,然而,記者在走訪中發現,絕大多數商家并未搶打“溫情牌”,不僅如此,在隨機問詢中記者得知,很多市民并不知道“父親節”是何時,更沒有給父親買禮物的想法。相對于“母親節”“兒童節”里鋪天蓋地的喧鬧,“父親節”明顯冷清了許多。
消費市場反應冷淡“父親節”的平淡,從商家的經營促銷策略上或可窺得一斑。在我市幾個綜合性商場,記者看到,只有極少數商家打出“父親節”營銷招牌,但其力度與優惠程度并不能與其他“節日經濟”一較高下。即便和同為“舶來品”的“母親節”相比,“父親節”也明顯遇冷。
“比起‘母親節’,‘父親節’里能送的禮物要少很多。”某男裝專柜服務員小張對記者說,他們店每年的“父親節”促銷活動效果都不太理想。而今年恰逢世界杯開賽,大部分商家盯住了世界杯進行營銷,所以對“父親節”關注度必然會下降。
采訪中,記者注意到,各大商場男士用品區銷售氛圍一如往常,前來選購商品的顧客并未有特別的增多,專門為父親挑選禮物的顧客更是寥寥無幾。“在我們國家,“父親節”并不像其他節日那樣受關注,既然大眾反應淡漠,商家樂得順其自然。”小張告訴記者。
花卉價格未顯上揚“情人節送玫瑰,母親節送康乃馨”,這已成為現代人耳熟能詳的“花語”文化,“父親節”送不送花?該送什么花?市區貢院街某花卉店老板趙女士告訴記者,“父親節”當天,該店的鮮花預訂量與平日比并無變化。“可能是受傳統的影響吧,花和女性總是能劃上等號,不管是送媽媽還是送妻子,鮮花都很合適,但買花送爸爸難免有點‘矯情’吧”。
記者從市區五一路、鼓樓東大街幾家花卉店了解到,很多商戶依舊像平常經營一樣,并沒有因為“父親節”的到來而特別配備貨品。花卉價格也并未上揚。一位商戶表示:“父親節一般不興送花,所以我們也沒特意進貨。”多數市民不知何時“慈母倚門情,游子行路苦”,“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從古至今,歌頌偉大母愛的詩篇不勝枚舉,但描述父親的卻寥寥無幾。不但如此,就連原本更應該熱衷“洋節”的年輕一代,在“父親節”里也遭遇了“不知道”的尷尬。
山西師范大學學生李彤在被問及有關“父親節”的話題時一臉驚詫,“今天是‘父親節’嗎?我以為下個月才到。”李彤有些慚愧地告訴記者,她只記得“母親節”是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天,但不清楚“父親節”是什么時候。
和李彤一樣不知“父親節”是何時的市民為數不少,剛剛升級為父親的市民錢先生便是其中之一,經記者提醒,他才想起“父親節”。“可能因為孩子還小,焦點都在他身上,等會兒給老爸打個電話問候一下。”記者隨機采訪了10位路人中,有7人表示未曾關注。
家住市區功臣小區的張大爺對記者說,“子女們偶爾忘了‘父親節’也沒什么大不了的。”他分析,在多數家庭里,“嚴父慈母”的定位深入人心,當兒女遇到煩惱事時,大多選擇和母親交流。所以“父親節”遇冷也算緣出有因。“孩子平時工作忙,節不節的無所謂,常回家看看就行。”與形式相比,老年人更注重的,是子女們日常的“孝順”與“貼心”。
責任編輯:秦芳媛
下一篇: “群星獎”作品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