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記者 李甲)近日,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安澤普查隊在安澤縣杜村鄉蘇村下蘭自然村中發現了“冀氏縣民族革命高級小學舊址”。
該舊址坐東向西,四合院布局,現存有西房(含大門),東窯、北窯等建筑,占地面積520平方米。東窯、北窯均為兩孔掏凹土窯洞,北窯前作插廊,西房面闊七間,進深四椽,五檁無廊式結構,單檐灰板瓦懸山頂,北稍間辟為大門,門上懸木質匾額“治本于農”。
冀氏為古時縣名,治所在今安澤縣冀氏鎮。1941年5月,中國共產黨在孔灘村成立了冀氏縣抗日人民政府,1941年10月桑曲會議后,沁河東劃國民黨軍轄區,縣政府搬遷至冀氏村,1946年11月1日,冀氏縣政府于安澤縣政府合并。此次發現的冀氏縣民族革命高級小學于民國30年(1941年)設立,位于冀氏縣于下蘭村,當時招收冀氏縣境內學生,開設國文、算術、歷史、地理、修身及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校長邵培民、教師張衡夫。安澤、冀氏兩縣合并后,稱第三民族革命小學,簡稱“三高”,校址遷至府城鎮高壁村。
冀氏縣民族革命高級小學舊址的發現,對研究安澤乃至晉南一帶抗戰期間的文化教育等有一定的作用。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