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創設情境,引發興趣。
新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上冊》漢語拼音部分有幾十幅色彩鮮明、形象直觀、生趣盎然、能準確示意字母讀音和字形的插圖。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孩子們感興趣的圖片,或者制作一些跟教學內容有關、跟學生生活貼近,寓于情趣的課件,來激活它們對學生的吸引力,啟發學生認識字母,加深記憶,拓展思維。
二、利用兒歌,引導學習。
一年級的新生正處在剛從幼兒走向兒童的時期。他們十分活潑好動,單靠一些圖片已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于是兒歌或簡單的口訣就成了小學生最喜歡的學習材料之一。
教師這時把一個個拼音字母編成兒歌或口訣,讓學生反復唱誦,再加上拍起小手伴奏,這樣就易讀易記。例如:我教“b”的字形時,說“小姐姐聽廣播,右下半圓bbb”。教“p”時,我說:“小弟弟爬山坡,左上半圓ppp”。學生就很快地記住b、p的字形,并能很清楚地區分它們。在教j、q、x與u相拼時上兩點省寫規則時,可以教給學生順口溜:“j、q、x真頑皮,見了魚眼就抹去。”這首兒歌朗朗上口,孩子們很快就記住了。久而久之,教師就可以漸漸放手,讓孩子們嘗試自己編兒歌。
三、玩中樂學,學中有玩。
玩是兒童的天性。巧用拼音的音、形等特點組織學生做游戲,不斷激發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能達到樂學、愿學、主動學的效果。
(1)摘果子。教師用彩紙剪成各種水果形狀,并在上面寫上學過的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或二拼、三拼音節,然后掛在小樹上,教師再用語言激勵學生,讓學生輪流上來念對一個摘一個。
(2)找朋友。游戲內容可以多種多樣,可以復韻母找朋友。(例如ai:,一個學生拿a,一個學生拿i,找到后讀出“ai”。)可以整體認讀音節找朋友,也可以二拼、三拼音節找朋友。學生找到朋友后大聲、準確地讀出來。
(3)涂色。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 分別給有針對性的拼音涂色。讓拼音這種抽象符號在形狀上的細微差別轉換成強烈的對比。
讓學生總是混淆不清的地方變成了彩色的一目了然。這樣,既幫助了學生糾正錯誤,又使學生收到了美的熏陶,而且還發展了他們視覺上的想象。
四、學于生活,用于生活。
教師還可以在教室的門、窗、墻、講臺、桌椅等地方貼上寫有拼音的生字;把課程表用拼音、生字抄寫;作業本上的姓名也用拼音、生字等……學生每天都要接觸這些熟悉的事物,接觸這些帶有拼音的生字卡片,這樣就創設了一種拼音、識字的環境,有利于學生早日熟練地掌握拼音,對日常生活中的常見漢字也能早日學會。(李紅艷 李永慧)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邱睿】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下一篇: 語文教學要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