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負即等于增收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是歷屆蒲縣縣委、縣政府的公開承諾。該縣縣委書記鄧彩彪告訴我們:“均衡協調發展,城鄉共建共榮,是我們一直在喊的口號,如何才能真正實現,讓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真正惠及農村?蒲縣總人口10.8萬人,農村人口八成多,縣財政買單學費,就等于每個有孩子的家庭一年增收近2000元。”“而且,據最近幾年的蒲縣就業情況來看,具有較高學歷的人更容易找到就業崗位,收入也較高,這說明提高教育水平是幫助群眾脫貧致富的有效手段。”鄧彩彪說。
至此,蒲縣12年免費教育改革由此提上議程。
據教育局局長劉向平介紹,2011年,蒲縣財政用于中小學免費資金共計293.465萬元,其中義務教育階段公用經費配套資金109.59萬元;高中學生免學費和住宿費資金150.93萬元,免師生教科書資金21.27萬元。
2011年,中等職業教育在山西省實行免學費政策下,蒲縣配套26萬資金用于免除在校中職生學費,另下撥6.756萬元免除學生住宿費和書本費。蒲縣作為非兩區縣,中職教育免費全覆蓋所需的免學費資金按照省縣財政3:7的比例分擔。
“可別小看了這近兩千塊,對于一個貧困家庭來說,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至少,這三年內,全家人的油鹽醬醋不用愁了。”這是當地群眾的普遍心聲。
對此,蒲縣職業中學校長劉效鵬深有感觸,職業高中有大約1/6的學生屬于農村家庭的孩子,每年申請貧困的學生大約有60名,可是由于學校經濟條件受限制,只能從每個班級中挑選一兩名特困的學生給予減免學費。“現在好了,除了生活費,孩子們幾乎不用掏錢上學了。”
高中免費的獨特優勢
蒲縣的“12年免費教育”,一方面歸功于該縣領導班子的高瞻遠矚,另一方面得益于近年來該縣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一定的財力支撐。
“雖然蒲縣是省級貧困縣,但是最近幾年蒲縣新型工業強力推進,園區建設、新礦井建設和非煤開發取得了重大突破,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呈現好勢頭,轉型跨越邁出了堅實步伐,財政收入逐年增加,后勁很足。這樣一對比,財政的壓力會越來越小,蒲縣不僅可以推行免費教育,還能保證免費教育持續下去。
一頓最貼心的早餐
自2011年春季開學,該縣28所農村寄宿制學校的4766名寄宿學生(秋季學年開始有29所學校、5393名學生),每人每天都能免費喝上一袋新鮮牛奶、吃上一顆雞蛋。
冬季來臨,學校師生取暖用煤也牽動著領導的心。從2010年開始,每年10月份,縣政府專門召集相關單位、企業開會協調學校冬季取暖用煤一事。
兩年來,縣財政共下撥80萬元資金用于學校集中供暖,下撥150萬元資金,為70所鍋爐取暖的學校供應了5000噸優質原煤,有效地保證了各學校的冬季取暖需求。
貼心的早餐和溫暖的冬天,彰顯了蒲縣縣委、縣政府心系教育的決心和信心。
對于這種施惠于民、造福于民的大好事未來的走向問題,該縣教科局局長劉向平信心滿懷:“我們的目標就是要讓每一位初中畢業的孩子都不因為貧困輟學,都能順利進入高中學習,高中入學率由現在的86.5%上升到100%。”“同時,我們計劃用兩年時間,在全縣9個鄉鎮建立公辦幼兒園,到那時,我們的教育免費將會擴大到15年。”(通訊員 辛耀恒 陳良芳)
【責任編輯: 付基恒】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200余遆姓后裔聚平陽
下一篇: 鄉寧文化事業發展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