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記者 王長波)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的方向性要求。近年來,我市立足實際,突出學校建設均衡、師資隊伍均衡、生源配置均衡、強弱群體均衡,積極推進區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實施“三大工程”,促進學校建設的基本均衡。實施中小學布局結構調整工程,按照方便就學、統籌協調、穩步推進的原則,逐步收縮農村學校,適度增加城鎮學校,有計劃、分步驟地擴大市區、城區中小學規模,實現中小學布局城鄉之間、縣域之間、校際之間的教育均衡;實施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工程,按照《山西省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辦學標準》,積極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在2011年完成中小學校舍安全改擴建工程的基礎上,開展了標準化學校建設,目前已建設標準化學校341所,到2015年所有義務教育學校完成標準化建設任務,實現城鄉、區域、學校之間的辦學條件基本均衡;實施薄弱校改造工程,根據國家支持西部地區教育發展規劃,逐步完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校舍、教學儀器設備、體育衛生實施等基礎設施建設,解決寄宿制學校生活設施缺乏問題,重點改善貧困山區縣、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近三年,共實施薄弱學校改造工程項目130個,完成投資1.59億元。
推動教師和校長合理流動,促進師資隊伍的基本均衡。我市深入推進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了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和教師交流制度、教師補充錄用機制、城鎮學校對口支援農村學校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每年安排一定數量的縣城中、高級、特級教師或教學能手到農村學校換崗支教,農村換崗教師到縣城優質學校任教培養。同時,開展城鄉學校之間、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之間“捆綁式”、“結對子”幫扶活動,在城市組建名校帶弱校的辦學聯合體,在農村建立以名校為依托輻射管理多校的教育學區。
深化招生制度改革,促進生源配置的基本均衡。我市不斷創新義務教育招生編班辦法,堅持小學“就近、劃片、免試”和初中“就近、劃片、免試、分配”的原則,實行計算機隨機配位,陽光編班,均衡編班,著力破解“擇?!眴栴}。同時,持續深化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對全市初中學校合理分配優質普通高中招生名額,2011年優質高中生源60%的指標被分配到全市初中學校,到2015年優質高中招生名額100%合理分配到所有公辦初中學校。通過這些具體措施,從根本上消除義務教育重點學校和重點班,推進教育公平。
加大扶持力度,促進強弱群體的基本均衡。對進城務工農民工子女,按照“以流入地政府為主,以全日制公辦學校為主”的原則和“相對就近”的辦法,合理安排入學,保證“同區域同待遇”。對殘疾兒童少年,建立特殊教育學校、教學點、輔讀班有機結合的特殊教育體系,保障其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目前,我市特殊教育三類(盲、聾啞、智殘)適齡兒童少年的入學率已達到86%以上,鞏固率95%以上。在此基礎上,貫徹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控輟”政策和措施,進一步加強義務教育數字化網絡化學籍管理,建立義務教育“控輟”目標責任制,形成“層層抓、人人抓”的責任落實機制。
責任編輯:邱睿
上一篇: “紅色記憶,毛澤東詩詞書畫藝術展”開展
下一篇: 段師傅淘到“民國日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