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衣寺古塔
臨汾新聞網訊 這是一片生態綠洲,林木覆蓋率位居山西首位,人均水資源占有量是全省的9倍,“大森林、大公園、大氧吧”實至名歸;這是一顆人文明珠,荀子故里是千年古縣,境內文物古跡星羅棋布,“安居吉地,澤泉美境”流芳后世;這是一塊革命圣地,朱德、劉少奇、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在此留下了紅色足跡,素有“太岳山上小延安”之美譽。10月29日至30日,全省11個市黨報社長、總編齊聚安澤,用鏡頭和筆觸記錄該縣以“生態綠色、人文古色、太岳紅色”為金字招牌、傾力打造“山水田園城、精品旅游縣”的生動實踐。
望岳樓夜色
荀子文化園一角
荀子文化公園為安澤縣標志性景點,景區內建筑全部仿戰國風格,亭臺樓閣氣勢宏偉、風格古樸、典雅別致。伴隨著導游的講解,大家邊聽邊看,對荀子文化的博大精深贊嘆不已。“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一位采風團成員看景睹物,不自覺地吟誦起了《勸學篇》的名句,贏得了大家的陣陣掌聲。
太岳革命老區上黨課
采風團在杜村聆聽革命歌曲
安澤紅色資源熠熠生輝,是太岳革命老區。游覽太岳軍區司令部、參觀太岳行署舊址、瞻仰王光烈士墓、聆聽紅色革命歌曲……采風團一行走進杜村,開啟了“紅色之旅”。在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召開之際,太岳行政干校教授還精心為大家準備了黨課“大餐”。追尋先烈足跡,傳承紅色文化,感悟革命精神,采風團成員們在這里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禮。
紅葉嶺上層林盡染
瞭望臺上看美景
時值深秋時節,紅葉嶺上燦若云霞,宛如一幅巨大的天然彩色油畫。采風團一行登臨望塔極目遠眺百余平方公里的紅色海洋,漫步于林間小路感受大自然色調的轉換,不時將一幅幅迷人的景象定格在鏡頭中。
水利設施助力安澤經濟發展
環城水系美化縣城
采風團在馬壁村參觀
山因水而靈動,水因山而質樸。安澤縣境內遍布的山泉小溪多達400多處,黃河一級支流、全省唯一一條無污染河流——沁河縱貫該縣南北上百公里,采訪團成員參觀了馬壁村“龍門口”張峰水庫水域景觀,看到了一幅幅山水相依的美麗畫卷。馬壁村作為鄉村旅游示范村,通過創衛活動水變清了、村干凈了、燈也亮了,實現了化蛹成蝶的嬗變。太原日報副總編王艾萍在看到該村的村容村貌和鄉村文化后感慨地說:“安澤創衛活動,不僅打造出了環境美、精神美、產業美、生態美的“四美”村莊,更為難能寶貴的是動員和扶持貧困群眾參與食宿服務、禮儀接待、市場營銷、環境保潔等項目,使得一批貧困家庭通過參與鄉村休閑旅游的開發經營管理服務增加了收入,使創衛活動實現多贏。”今年以來,安澤縣新一屆縣委、縣政府提出“縣城創國衛提前兩年,鄉鎮創國衛覆蓋全縣”的目標,部署縣城創國衛2016年攻堅、2017年沖刺、2018年迎檢“三步曲”,全面拉開國家衛生城鎮創建大幕。在創衛活動中,該縣大力開展美麗宜游鄉村建設,深入推進鄉村清潔工程,加快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垃圾處理設施配套,注重一村一韻、一村一景,保護田園風光和文化遺產,保持鄉村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住田園鄉愁,加快農村森林景觀、田園風光、庭院美化、山水資源和鄉村文化建設,發展農業觀光休閑、農家樂等鄉村旅游。同時,將創衛與脫貧攻堅工作結合起來,在著力打造農村靚麗景觀的同時,確保提前脫貧摘帽。
采風團在和川鎮嶺南村參觀
讓沉睡的文化資源活起來,是安澤縣打造鄉村休閑旅游品牌的一個亮點。在和川鎮嶺南村,采風團成員興致勃勃地觀看了淵源于唐代的道情戲劇演出,對村民們清悠委婉、悅耳動聽的演唱報以熱烈掌聲。觀看演出后,采風團還全面了解了該村的鄉村休閑旅游節活動,當得知該村在節日期間還推出了休閑垂釣、品茶燒烤、篝火晚會、現代歌會、鄉村產品展示一系列形式多樣的旅游活動時,大家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安澤文化吸引了采風團一行
“安澤文化旅游亮點紛呈,短短的2天時間根本看不過來。不過我們將會共同宣傳推介好這片自然與人文俱佳的發展熱土,把這次所聞所見所想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來這里參觀旅游、投資興業。”采訪團成員們表示。
記者 魏華 李輝 (蘇曉峰 魏建云)
責任編輯:實習生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