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三花映傳承,晉風沐原生。瑰麗臨汾展,寶典民間呈。”19日上午,在山西師范大學美術館舉辦的“印象臨汾·平陽記憶”山西民間剪紙收藏展上,中國剪紙藝術家學會會長趙玉亮現場獻上一首藏頭詩。
此次收藏展由山西省民間剪紙藝術家協會、山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市委宣傳部、市文聯主辦,國家一級美術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韓美林為本次展覽親筆題名“山西民間剪紙收藏展”。
本次展出的作品是從前期征集到的萬余幅作品中推選出的,共3000余幅,均系行業專家多方收集、搶救整理的剪紙老樣,涵蓋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彰顯剪紙藝術獨特的審美追求、藝術特色。不論是從歷史圖樣演進,還是工藝技法變遷等角度,都具有極大的研究整理價值。
平陽大地,物華天寶,文脈昌盛,是“中華民族之源頭,華夏文明之肇端”,更是民間手工藝的勃發之地,被譽為“剪紙之鄉”。1984年10月,全國民間工藝美術委員會首屆年會在我市召開,其間中國剪紙研究會成立。32年后的今天,全國級剪紙展覽與研討會再次在我市召開,這既是見證三十年來中國剪紙事業的蓬勃發展,亦是對民年傳統剪紙藝術的整理回歸,對推進世界非物質文化——中國剪紙的保護和傳承具有積極作用。
引人注意的是,本次展品中有珍貴的剪紙熏樣。熏樣是流傳于民間的剪紙樣板,隨著復印技術的普及,傳統的熏樣與拓樣手段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得以保存下來的古代剪紙熏樣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與研究價值。剪紙熏樣,即把剪紙的原紙樣帖在一張或一沓紙上,然后將固定著剪紙樣稿的一面對著燭火,在蠟燭或油燈上方進行煙熏,去掉被熏黑的紙樣,紙上就留下了一個清晰“底樣”,于是就得到了要剪的花樣。其獨特的保留方式,不僅使畫面色彩對比鮮明,還能原汁原味地保留下古老花樣。
為參加此次剪紙展,今年78歲的剪紙藝術傳承人段吉慶,特地與女兒從運城新絳趕來。此次收藏展上有幾幅他珍藏的作品。他說:希望剪紙技藝能夠原汁原味地傳承下去,百年之后,根深葉茂。”
據悉,圍繞本次展覽,市文聯、市剪紙藝術家協會和山西師范大學將舉辦一系列高端研討會、學術講座,邀請國內民俗專家、非遺傳承人、業內學者出席活動并進行學術交流。
記者 張蘊強
責任編輯:實習生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