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核心提示:7月中旬,山西師范大學數計學院的14名學生奔赴永和縣閣底鄉東征村,開啟為期一周的歷練。此行,他們不是為了游山玩水,而是為了深入山區,將健康知識與扶貧政策送到農民心坎上。
迎著風雨前行,他們經歷了非同一般的成長,由心到行,深刻領悟到暑期“三下鄉”活動的真諦?;顒咏Y束時,他們不禁濕了眼眶,在心中埋下夢想的種子,那就是堅持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為新農村建設貢獻力量,讓青春不留遺憾。
挺進大山遭遇“下馬威”
踏著晨曦,迎著朝陽,志愿者們沿著蜿蜒的山路緩緩而上,原生態的秀美景色盡收眼底。行至近乎山頂處,一個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村落進入他們的視線。淳樸的村民們早已備好了西瓜和新被褥,熱情地招呼他們住進自己家。
稍事休息,志愿者們便跟隨村里的技術員進入山頂的果園,進行除草“大作戰”。很快,他們的興奮就被慌亂與疲憊所取代。
雖然,大多志愿者來自農村,但是一直忙于求學,很少有人真正干過農活兒。
再加上烈日的炙烤和急速上升的溫度,他們頓時汗流浹背,還有人誤把莊稼當雜草拔掉了。第一項任務就給了他們一個“下馬威”。
沒想到,困難接踵而來。我們原定的主題是‘紅色繞黃河教育走下鄉’,可是村里留守老人多、孩子不算多,僅僅支教是遠遠不夠的?!标犻L趙天晶回想,此外,我們居住的地方蚊蟲、蝎子比較多,洗漱也不方便。大家起初都有些不適應,但都在積極調整自己,努力干好農活兒,融入到農村生活中?!爆F實與預想發生沖突,志愿者們決定因地制宜,一是“送健康”,二是“送財富”。同時相互鼓勵,全心投入這堂來之不易的“實踐課”。
因地制宜送去“致富經”
通過一天的入戶調查,志愿者們了解到,老人們的健康觀念較差,常常把小病拖成大病,不少人患有腰疼、高血壓、糖尿病等病癥。由于年齡大、識字少,接受新事物速度慢,老人們的思想難以跟上時代的節奏,對許多惠民政策了解不深。
志愿者們“對癥下藥”,深入農戶開展走訪和宣講活動,送上衛生健康知識,解讀有關扶農補貼、精準扶貧的惠民政策。
走訪中,他們得知一位老太太生了一場大病,由于兒女不在身邊,享有農村醫保,她不知道該如何報銷這筆醫療費。志愿者們隨即上網搜索相關流程,不厭其煩地為她一一講解。
有貧苦戶在當地政府和愛心人士幫扶下養起了牛、羊,志愿者們積極搜集和整理有關養殖知識,為貧苦戶出謀劃策。
“有的農戶即使面臨重重困境,也依然努力生活、辛勤勞作,他們的精神深深觸動著我們。這讓我們知道了生活的不易,更想起自己的父母。平日里,父母對我們關懷備至,我們對他們卻沒有好好的關心和愛護。”志愿者楊春雨感慨,在今后的日子里,一定要懂得勤儉節約、吃苦耐勞,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兒?!逼陂g,志愿者們抽空組織村里的留守兒童進行舞蹈和籃球趣味培訓,并幫助留守老人生火做飯。
在燥熱的環境中,每個人都忙得大汗淋漓,心頭卻洋溢著喜悅與溫暖。
夢想啟程服務新農村
活動進入尾聲,志愿者們參觀乾坤灣勝景,漫步黃河棧道,體驗黃河漂流,重走“紅色之路”,就當地旅游文化展開交流和調研。
離別前夜,為感謝村民們的熱情款待,志愿者們精心奉上充滿深情厚誼的答謝晚會。在歌聲與淚水中,村民們送上熱烈的掌聲。在村民心中,這群才認識幾天的孩子如同自己的家人。他們由衷地歡迎孩子們?;亍凹摇笨纯?,希望孩子們能在今后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繼續服務群眾。
坐在回程的客車里,他們久久回望著夢開始的地方,直到那座山越來越小,慢慢淡出自己的視線。但是,村民們淳樸的笑臉和切實的需求留在了他們的心上。短短7天,志愿者們仿佛一夜長大,他們直言這是一次直抵人心的精神洗禮。
“農村需要大量有知識、有理想、有水平的有志青年去建設,越來越多的農民也意識到學知識和掌握專業技能的重要性。”志愿者們感到身上的擔子重了,這激勵著我們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充分利用自己的所學和特長,積極為建設農村、服務農民、發展農業作貢獻,爭取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力量?!?/p>
記者 李靜 王娜
責任編輯:席沛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