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不敢相信,我能夠學會養蜜蜂,而且還能夠在養蜂中獲得不菲的收益,讓我家過上甜甜蜜蜜的生活。”鄉寧縣昌寧鎮馱腰坡村村民盧忠斌笑著說,不要小看這小小的蜜蜂,一年至少能夠讓他家獲得5萬元的收入。
因好奇走上養蜂路
近日,記者在盧忠斌家的后院看到,一塊空閑的土地上,幾十個蜂箱擺放有序,在溫暖的陽光照耀下,不時有蜜蜂飛出箱外盤旋。“天氣暖和的時候我都會來這邊檢查,并添加一些蜂蜜,幫助它們度過寒冷的冬日,為來年的發展做好準備。”盧忠斌說。
盧忠斌養蜂已有近20年。談起養蜂,不善言辭的盧忠斌話漸漸多了起來。他告訴記者,養蜂完全是一個意外,而這個意外也讓他喜歡上養蜂,并為此付出了極大的努力。2002年,在路上行走的他偶然發現路邊的樹上掛著一個蜂巢,周邊不時有蜜蜂飛來飛去。好奇心驅使他在接下來的幾天不時前往觀察,他發現這是一窩在周邊果園采蜜的蜜蜂,腦海中突然萌發了把它們帶回去養殖的想法。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他費盡千辛萬苦,終于把這窩野生的蜜蜂帶回家,從此開啟了養蜂的道路。
“那時候養蜂本來是抱著玩的態度,根本沒有想過能在這上邊掙錢。”盧忠斌說,剛開始養蜂時,自己沒有什么任何技術、經驗,只是買回了幾個蜂箱,把蜜蜂放置其中進行養殖。后來盧忠斌每天忙完手中的工作,回到家中都會仔細觀察,學習養蜂技術,正是在他的堅持下,對于養蜂越來越有心得。
由愛好變身“土專家”
馱腰坡村周邊種有很多的蘋果樹、棗樹,山上還有各種各樣的野花,這為盧忠斌蜜蜂養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每年開花季節,他都會拉上蜜蜂四處追花,釀造甜蜜。為此,他還在筆記本上寫下規劃,并進行總結。在他的筆記本上能夠看到,什么時間蜂箱放置在哪里,何時采蜜、收蜜都記得清清楚楚。他笑呵呵地說:“沒有想到,我一個搞建筑工程的,竟然能把養蜂弄的風生水起。”
尤其是夏天,漫山遍野的荊條花盛放,這是盧忠斌一年最忙的時候。“天氣暖和,蜜蜂采的蜜多,是采蜜的旺季。一年的收入主要在這個季節。”盧忠斌說,荊條蜜比一般的蜂蜜要細,色澤瑩潤,口感更佳,具有清熱、潤肺的功效,在市場上十分暢銷。
養蜂事業越來越好,但總有意想不到的困難讓人猝不及防。“2010年,由于管理不善,已經初具規模的蜂場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回憶起養蜂路上的坎坷,盧忠斌沒有氣餒,經過一段時間的總結,他又在外地買回35箱蜜蜂進行養殖,并且更加注重技術管理。
為了提高產量,盧忠斌把學習養蜂技術作為頭等大事,抓緊每一個機會研究蜜蜂的養殖技術,并購買了有關養蜂技術方面的書籍自學,加上不斷總結,技術日益提高,現在已經可以培育蜂王。“經過我多年的發展,蜜蜂已從原來的三五箱發展到現在的60余箱,自身技術越來越好,收入增加了,日子也越過越好了。”盧忠斌笑著說。
品質好受市場追捧
“現在的蜂蜜供不應求,除了每年給蜜蜂留下過冬用的蜂蜜,還能賣出去500多公斤,每公斤賣到了25元的價格。”盧忠斌高興地說,不僅如此,為了提高自己蜂蜜的價值和影響力,他給蜂蜜注冊了品牌——馱腰坡土蜂蜜。
“盧師傅的蜂蜜很受歡迎,每年買他的蜂蜜都得提前預訂。”在一旁的鄉寧農商行城關支行的客戶經理崔松桌說。在進村入戶為群眾授信的走訪中,他結識了盧忠斌,了解到其日常的發展中有時候為流動資金發愁。經過調查了解后,很快為其授信10萬元貸款。“農商行給我辦理的授信,很適合我的發展需求,不用的時候不需要支付利息,想要用了隨時都可以拿出來用,很是靈活方便,給我平時的生產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多次使用農商行的授信后,盧忠斌對服務十分滿意。
養蜂只是盧忠斌事業的一部分,有時間了在外攬接建筑工程,家里還種有12畝地的蘋果樹、5畝地的葡萄,讓他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盧忠斌笑著說:“我現在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養蜂上,這也成了我的一大愛好,每年我都會隨‘蜂’而逐,奔波在辛勤耕耘的道路上。”
記者 劉文軍
責任編輯: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