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王叔,在家嗎?我們一會兒過去,看看養殖場的經營情況。”“我在呢,隨時歡迎你們來!”3月16日,古縣農商行永樂支行副行長魏斌和同事在與三合鎮金寨村村民王學坤聯系后,隨即驅車前往,經過二十多分鐘的時間,來到了王學坤的養殖場。
王學坤與永樂支行打交道已有10余年的時間,他從開始創業的時候就獲得了永樂支行的信貸支持,2016年回家發展農業產業的過程中,永樂支行再次給予了支持,他說:“這么多年來,多虧了永樂支行的大力支持。正是有了永樂支行這個‘靠山’,我的事業才能順順利利!”
回鄉創業再出發
“王師傅身上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很多人都沒有他經歷的多。正是他肯吃苦、有想法,我們才會一直支持。”說起王學坤的創業故事,魏斌由衷地稱贊道。
2006年,王學坤在臨汾成立了屬于自己的鋼材門市部。在隨后多年的時間內,在他的誠信經營下,門市部的生意越來越好,做好生意的同時養育兩個孩子健康成長并幫助他們成家立業。
“以前不敢想我會從一個小小的搬運工人,置辦下大產業。”靦腆的王學坤回憶起自己的發展歷程依舊感嘆不已。在王學坤的創業發展中得到過很多人的幫助,其中永樂支行的扶持讓他一直銘記在心。2006年,他的生意面臨資金周轉的困難,在向身邊的親戚朋友籌錢不能滿足需求的情況下,他向永樂支行提出貸款申請后獲得了5萬元的貸款資金,解了他的燃眉之急。“雖然5萬元不多,但缺了這筆錢生意就不能正常運轉。”王學坤說,正是有了這次的幫助,他才渡過了難關,發展越來越好。
面對取得的不俗業績,王學坤依舊不肯停下來,他的心里一直想著,“只要我還能干得動,就要一直干下去。”2016年,他把鋼材生意交給孩子后,回到家鄉開啟了二次創業。
獨具慧眼搞養殖
回到家鄉的王學坤把目光瞄向了自家的荒地,“家里那么多地,不種就可惜了。”他把家里的地重新整理,全部種上了玉米。在忙完地里農活以后,他又閑不住了,雖然地多,但也就忙那一段時間,他便想著再發展一些農業產業。
偶然的一次機會,王學坤獲得了一只野豬,抱著試一試的態度,開始養野豬。隨后,他又在外購回一批豬進行養殖,在養殖的過程中,他突發奇想,讓野豬和家豬進行雜交,沒想到這個想法,讓他走上了一條發展前景廣闊的道路。“家豬和野豬雜交后繁育出來的豬,肉質好,而且還好養活。”就這樣他建起了豬圈進行養殖,“雖然雜交豬生長的時間長,但是收益高,很受市場歡迎。每年不用專門出去賣,一些臨汾的朋友就全部買走了。”
看著養豬的發展勢頭漸好,王學坤把精力主要投入到發展養殖產業上。2019年,他又買回羊羔開始養殖,“我對養羊沒有太多的經驗,當時專門聘請了養殖人員,但是由于他的疏忽,幾天的時間就損失了60余只羊羔。”為此,王學坤專門購買了養殖方面的書籍進行學習。經過幾年的學習和實踐,他的養殖技術越來越好,管理經驗也越來越豐富,他指著新建的羊圈高興地說:“看,我養的羊品種有杜泊爾、薩夫特,今年又買回了夏洛來、美利奴等品種,現在羊的存欄有180余只。”
授信到位發展快
“這邊是豬舍,再往遠處走是羊舍。”跟隨王學坤的腳步,魏斌詳細了解了王學坤的養殖情況。“發展的真快啊!我記得原來沒有這么多羊,今年的規模擴大了不少。”“這都多虧了咱永樂支行給我授信的50萬元,讓我有了足夠的底氣發展。”王學坤高興地說。
作為優質客戶,王學坤一直是永樂支行關注的重點對象。魏斌會時常關注王學坤的發展情況,“自從王師傅回到村里搞發展,我就特別關注他。”魏斌說,2022年,農商行有專門針對純農業項目的“支農支小”貸款產品,利率非常低。魏斌在第一時間就聯系了王學坤,他了解到這一產品的優勢后及時提出申請。“咱農商行的服務就是好,有啥好的信貸產品都會主動與我聯系。正是有了農商行的支持,我才能發展得這么快!”王學坤感慨地說。
如今,在王學坤的養殖場里,不僅有豬、羊,還有鵝和蜜蜂,“回到農村才發現,處處都有發展產業的商機。”隨著對農業發展的了解,王學坤還注冊了商標,“以后,我會想辦法把這些農業產業做大做強,讓家里生活更富裕,也為鄉親們開拓一條致富路。”
記者 劉文軍 實習生 白曉易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