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數十年堅守在挖掘安澤歷史文化的前沿陣地,追根溯源,梳理歷史脈絡,盤點人文家底,為打造荀子文化品牌嘔心瀝血;他年過花甲,仍壯心不已,依然活躍在文化建設的舞臺上。他的個人傳略被載入中國改革發展叢書《當代中國人才庫》。
他就是安澤縣三晉文化研究會、荀子文化研究會會長高劍峰。
歷經波折 解開荀子生地之謎
多年來,“荀子是不是安澤人”的問題令他魂牽夢縈。1989年,他擔任縣委辦公室主任時,再次從同事手中得到兩本注解為“荀子今山西安澤人”的教科書,在《山西日報》每周一縣專欄里,他通過媒體首次披露了荀子故里在安澤的消息,也就是從那時起,責任感迫使他開啟了考證荀子的漫漫之旅。
2002年春天,年過五旬的他帶著安澤籍一批部、局長從經費中擠出的6000多元集資款,帶著他們信任、支持和荀子是不是安澤人的“質疑”上路了。在考證荀子生平的日子里,他不敢享受坐飛機的待遇,火車臥鋪也是陪同考證的同志再三勸說,偶爾一坐,住宿費從未超過一百二十元標準;在北京通往國家圖書館的公交車上,他節衣縮食購買的三星牌手機被偷去;在北京圖書館,他一大早一頭扎進去書海,時已下午五時,他依然沉迷在查閱史料中,如不是同行的同伴提醒,他竟渾然不知八九個小時沒有飲水充饑;在北京大學,為拜見全國政協常委、北大中文系主任葉朗教授,數九寒天,他在北京大學校院里,苦苦等待四個多小時,兩只腳被嚴重凍傷……
考證途中,他有幸結識了《公元前三世紀偉大哲學家荀子》一書的作者——頗受郭沫若推崇的當代著名史學家、哲學家李德永,全國仁學協會副會長、荀學專家夏甄陶以及我省史學界知名人士孫安邦、劉毓慶、李之杰、劉緯毅、降大任、楊致祿等一大批資深荀子文化及生平研究專家,這些史學大家用不爭史據,為世人揭開“荀子今山西安澤一帶人”之千古之謎。
隨著“荀子故里在安澤”這一史實的塵埃落定,由他撰寫的《解開荀子生地之謎》《石破天驚說荀子》等文章紛紛見諸《人民日報·海外版》《山西日報》《人民政協報》《團結報》等媒體,“荀子的故里在安澤”終于傳到了海外和全國的大江南北。
陽光總在風雨后,噩夢醒來是早晨。難以忘記當荀子文化園正處于火熱的建設時,別有用心的人在報刊、媒體里爆出“收入四千萬,要花兩個億,政府要政績,企業掏銀子,安澤縣修建荀子文化園引起爭議”和否定“荀子故里在安澤”的怪論時,在縣委、縣政府領導的全力支持下,高劍峰針鋒相對寫出《一紙荒唐言,刺傷八萬人,政府不可辱,民心不可欺,安澤修建荀子文化園何錯之有》的文章,我省各大新聞媒體快速反應,主流媒體發表正面報道,予以撥亂反正。
傾盡全力 挖掘安澤人文寶藏
“史海探幽貴涉遠,無人跡處有奇觀?!痹诳甲C荀子生平期間,在國家和眾多名牌大學圖書館里,他從翻閱的上千冊史志典籍文獻中驚喜發現,安澤是一方歷史人文震古爍今、藏龍臥虎之神土圣地,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
憑借寶貴的史料,他史海鉤沉、大海撈針般努力,在寒燈冷月中奮筆疾書,先后在《山西日報·經典山西》相繼發表《炎帝建國在何處》《帝堯圣跡與安澤》《東周安澤有傳奇,郤氏八杰天下聞》《鴻儒巨擘和川令》《南宋安澤一鴻儒》等史學考證文章。另外,還在《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政協報》《團結報》《山西政協報》《廣播電視報》《臨汾日報》《平陽方志》等報紙雜志顯著位置刊登。
申報千年古縣,是聯合國地名專家組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啟動的一項重大工程。
2006年,安澤縣新一屆縣委、縣政府領導上任后,決定安澤要在全省首家戴上千年古縣的“桂冠”。千年古縣的審批,首先要取決于申報材料的厚重與過硬。編寫申報材料的重任,縣委領導直接點名,將主編的任務壓在他的肩上。為了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好縣委交辦的任務,千年古縣申報材料一稿成文后,他和幾位專注安澤史學的同志,對五萬多字的申報材料反復推敲,七易其稿,直到自己滿意才收筆定稿。同年10月上報民政部、聯合國地名專家組審定批準,安澤縣成為我省首家被授予的“千年古縣”。
2007年春,由他執筆書寫的《荀子故里探幽》,在山西電視臺“一方水土”專題片欄目播放。同年春夏之交,《千年古縣》安澤電視片開機,他再次奉命同《千年古縣》安澤攝制組王家乾導演合作了電視片解說詞的編寫、鏡頭的編排,并陪同他們半個月善始善終完成了全部畫面拍攝。這部片名為《古縣探秘》,長達四十多分鐘的電視片,已先后多次在中央十臺、中央三臺、中央七臺、旅游衛視同全國觀眾見面。
殫精竭慮 擦亮荀子文化品牌
影視作品是傳播地域先進文化、展示地方形象的絕佳平臺。當縣委、縣政府提出打造《后圣荀子》電視連續劇時,他主動請纓,擔當起了劇本編劇重任,與安澤本土作家郭建紅一道開始了艱辛的創作。憑借自身扎實的文化功底、數十年癡迷歷史文化的豐厚儲備、豐富的寫作經驗和技巧,他和同伴的寫作漸入佳境。正是依靠這種頑強進取的精神,經過一年多的奮戰,2006年12月,長達50萬字、編排26集的電視文學劇本于2007年5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劇本在我省面向全國征集電影、電視劇本大賽中獲入圍獎。隨后他們又一口氣創作了電影文學劇本《后圣荀子(上、下集)》,電影劇本在去年我市召開的文化強市大會上,被授予“五個一工程”獎。
兩部作品問世以來,中央戲劇學院、中央民族電影電視劇制作中心、香港皇朝影視文化傳播中心、北京搖旗吶喊文化傳播公司等一批在國內外深有影響的影視制作單位先后蒞臨安澤,渴求聯袂打造《后圣荀子》電視劇、電影這一強勢文化品牌,并對《后圣荀子》的融資、拍攝、制作、發行作了全方位的項目策劃。他傾心期待著借影視劇“沖擊波”,把安澤知名度推向頂端的那一天早日到來。
眾人劃槳開大船。在高劍峰的影響下,安澤涌現出郭建紅、武雙琴、王偉等一批熱衷于歷史文化愛好者、研究者,他們分布于全縣的各行各業。高劍峰渴望著,結束他們各自為陣的狀態,將散兵游勇整編為“正規軍”,聚合起文化建設的有生力量。多年來,他不停地奔走努力,為籌備荀子文化會做了大量工作。2009年10月,安澤縣荀子文化研究會宣告成立,年近花甲的他,顧不得患有心血管狹窄、心肌缺血、身體亮起“紅燈”、生命進入人生“雪山草地”的狀況,再次勇挑重擔,起航出發。短短幾年間,他帶領這個團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為更好地傳承荀子思想精神,研求荀子文化當代價值,再現荀學光輝,他主編的《荀子故里說荀子》系列叢書,目前已出版三輯,及時全面展示了安澤在深度挖掘荀子文化上取得的成果。在力推國學、引導青少年學習歷史文化的今天,荀子文化普及更需從娃娃抓起。他與教育部門合作編寫了中、小學兩種版本的地方課程讀本——《荀子》,讓全縣的中小學生在課堂上走近荀子、了解荀子。他們還通過制作發行荀子思想光盤、舉辦荀子文化研討會、荀子文化知識大賽、全程參與荀子文化節籌備、提供活動策劃案等形式,千方百計擴大荀子文化的宣傳和推介。
憑風借力好揚帆。安澤三晉文化研究會與荀子文化研究會合并辦公后,依托原先點點滴滴的研究積累,撰寫了一系列文獻資料。由他執筆完成的《安澤新八景》出版后,立即受到了追捧,他們又再接再厲編撰出版了《平陽古村落安澤和川·唐城》《三晉石刻大全·臨汾市安澤卷》6本書,前后共編撰、創作、出版圖書文獻資料13本,計300多萬字,發行圖書27000余冊本。默默的付出贏得了上級的關注和肯定,2012年市三晉文化研究會在安澤召開經驗交流會,無疑,這也是對他和全會同仁的工作最好的褒獎與肯定。(記者 王小庚)
責任編輯: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