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縣下李村有家占地5000平方米的大型養殖場,其間成排整齊的豬舍干凈舒適設施先進,年利潤逾百萬元……1997年,大學畢業的李愛蓮毅然選擇科學養豬的創業方向。養豬的活又臟又累,特別是夏天,豬舍糞便臭氣熏天,蒼蠅鋪天蓋地。李愛蓮自己動手清理糞池、藥殺蒼蠅、打掃衛生,使場內外保持得干干凈凈。養殖過程中遇到技術難題,她便查資料、找書籍,有時專門跑到周邊養豬場甚至找專家咨詢。功夫不負有心人。她養的豬沒病沒災、膘肥體壯,甚是喜人。
出欄時,意外卻出現了。由于養殖品種全是本地雜草豬,很難進入大中城市的豬肉市場,出售價格偏低,雖然辛苦一年,但卻基本沒賺到錢。這時親朋好友勸她轉行,有人還幫她找到了不錯的工作,都被愛蓮笑笑婉拒了:“兩年的養殖經歷,我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良種豬飼養技術。在養豬這條路上,我還想一直走下去。”一轉眼又是三年過去了。到了2002年,愛蓮的豬場年產生豬300多頭,創利8萬余元。這時愛蓮又有了擴大規模的想法,在原有20個育肥豬圈的基礎上,又投資興建了40個母豬圈和10個產房和仔豬保育室,投資5萬元引進長白、大白種豬20頭。漸漸地,她的養豬場從小規模的豬圈發展成為有規模的養殖基地。在這期間她的豬從未發生疫情,豬仔存活率達到98%,年利潤升至幾十萬元。
心存感恩的愛蓮從來沒有忘記同父老鄉親一起共同富裕。她把自己多年積累的養殖技術和經驗,通過舉辦專題技術講座和編發小冊子等方式,無償傳授給周邊村民和前來參觀學習的外地群眾,并從經濟、社會效益等方面與養殖戶算明白賬,鼓勵他們實行科學飼養、規范管理,加快良種改造步伐。對有養殖愿望的無資金戶、特困戶,她免費提供仔豬和養殖技術,幫助他們脫貧致富。有的養殖戶沒錢,她把自己豬仔飼料先送給他們,并給他們提供科學、技術、防疫等服務,等賣豬以后再給她付款,她熱忱誠懇、隨叫隨到,成了大家的貼心人。近年來,她先后扶持幫助500多戶農民走上養殖致富之路,帶動十多個村發展成為養豬專業村,是大家公認的“致富財神”。
2006年8月,李愛蓮又組織成立了隰縣下李愛蓮養豬協會。該協會以自己的生豬養殖場為平臺,為周邊群眾提供技術、信息、物資供應、銷售等服務,2010年為當地群眾開展豬人工授精及公豬直配186頭,為群眾尋找銷路、銷售生豬3萬多頭。農戶在她的支持和引導下,全村生豬養殖業開展得如火如荼。到2011年底,全村生豬養殖的存欄常年保持5000多頭。現在協會會員達到800多人,每人每戶年收入5萬余元,協會會員年總收入達到千萬元之多,成為隰縣最大的養殖戶。
多年的打拼和奮斗,使李愛蓮終于擁有了自己的一片廣闊天地,同時也贏得了社會的充分肯定。她先后榮獲全市“三八”紅旗手、“優秀創業女性”和“科普先進工作者”等殊榮。隰縣下李愛蓮養豬協會榮膺“科普工作先進集體”,企業也榮獲“臨汾市誠信經營企業”的稱號。(記者 王小庚)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