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越來越多的人涌入一線城市,尋求自己心中“更多發展機遇與空間”的理想去處時,白遠寧選擇加入地處吉縣的山西達明一派食品有限公司,去努力創造人生的自我價值。對他而言,這樣的選擇是對自己更大的挑戰。
對于這一挑戰,白遠寧信心滿滿。“做社會有用人才,必先有為人所用之處。”白遠寧用這句話來詮釋自己的信心。這樣的信心,來自于他此前5年間在一家外企的經驗積累,來自于奔波在上海、江蘇、山東、陜西、山西等地食品開發項目的經歷。如今的他,已是山西達明一派食品有限公司技術質量主管,歷經一年多的努力,開發出了讓消費者放心的產品。
2009年末,尚處于實習期的白遠寧只身前往山東,在這家外企山東分公司一線進行學習。彼時的他,年僅23歲。3個月的實習期,他日夜輪班,連續提報的數篇關于生產線改造、生產問題分析的報告,不僅得到了中國區副總裁的特別贊賞,同時也獲得了區總裁的極力舉薦。
憑借實習期間的優異表現,白遠寧于2010年畢業時,順利留到這家外企的食品研發中心。兩年間,他跟隨研發總監先后到江蘇、山東等地學習、考察,開發新產品項目。那段時間里,他日夜工作在生產一線,查找各種問題原因、感受員工操作的難度,解決了流水線上一個又一個暴露的復雜問題。同樣是在那段時間,他靠著從各地學到的技術與自己總結的經驗,帶出了一大批操作技術工,完成了產品的量產,給集團帶來產品的改革。
2012年末,經歷了兩個項目考驗的白遠寧,被破格提拔為山東分公司的研發主管。
然而,當所有人都以為他會根植于這家外企獲得更好的發展時,2013年,白遠寧的一個舉動打破了人們的慣性思維——他放棄了大都市輕松、優越的工作,毅然來到技術人才相對匱乏的吉縣,加入山西達明一派食品有限公司。
對于自己的這一選擇,白遠寧告訴記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他意識到國內大眾對健康、營養食品的需求以及目前國內快銷食品的現狀,也注意到民眾對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呼聲與國家政策在食品上的落實,所以決定投身于更需要他的新興健康食品研發工作中。
令白遠寧沒想到的是,他一入公司就接受了新一輪的挑戰。面對公司開始運作,其他公司職能部門尚在建立的現狀下,白遠寧不得不投入到公司的管理運作中去,將自己在外企中所學到的一點一滴全部應用到公司的管理中去。
與管理運作挑戰相比,更大的挑戰更多地來自白遠寧從事行業的轉變——從最初的面制品行業,“空降”至果蔬加工行業。“人就像一塊海綿,只有汲取更 多的水分才能使自己充實、飽滿。”他說,在剛到公司的那段時間,他憑借堅定的信念不斷學習,從網絡、書本、同行、學校中吸取自己欠缺的知識。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白遠寧不負眾望,順利完成了產品的上市。在此期間,他同時將自己所學到的知識整理、提煉,研究開發的胡蘿卜的益生菌生產發酵工藝,南瓜的生產發酵工藝并在生產線得到驗證,生產出的產品也得到了美國杜邦公司客戶的認可。
“工作,就是不斷學習的過程。”白遠寧總是這樣說。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是個勤于學習、也樂于學習的人。除了技術知識學習外,他還努力學習公司的管理、運營知識,學習人員管理技巧與培訓知識,并將這些知識通過不定期培訓的方式分享給同事,讓大家一起接受外界先進的理念,共同成長。在生活上,他坦誠待人、親近一線,多次為一線的工人排憂解難、優化工序和工作環境,也給那些迷茫的員工宣導人生的價值和個人理想。
白遠寧堅定著從事食品的研發與生產工作的信念,堅定著提升食品的安全和健康的信念,堅定著為社會和大眾貢獻一己之力的信念。“水木年華有一首歌,歌詞是這樣寫的:夢想讓我愛上了飛翔,挑戰讓我們生命輝煌,為了心中的那份理想,我愿付出全部的力量。”他說,“我也是在挑戰,哪怕拼上整個青春。” 記者卞志強
責任編輯:席沛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