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馬云的這句勵志名言激勵了無數為自己夢想打拼的創業者。的確,有夢想還要有行動,馬云不就成功了么?在襄汾的80后大學生柴潤紅,就為了自己的夢想,放棄了城市的白領生活,回到家鄉做起了農夫……日前,記者在襄汾新城鎮趙曲村的龍潤莊園見到了柴潤紅,當時,她正在大棚里打理即將成熟的草莓。
柴潤紅,2009年畢業于山西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畢業后,上了5年班,但她心里一直有個創業的夢想。2014年,一次偶爾的機會,她在北京農博會上遇到一個貴人——同鄉大哥侯治國。侯治國比她大10歲,可是他也有一個創業的夢想,交談后,倆人一拍即合,決定回家鄉實現自己人生的夢想。
“當時我在農博會上,看到以色列、日本等國家先進的生態農業技術,我堅信我們以后肯定也能達到這個水平。當時,我就想著,如果能利用現代的農業技術,把家鄉肥沃土地經營起來,一定不可小覷!再加上襄汾以前就有種植草莓的先例,只是受規模、管理技術和銷路等條件限制沒有形成氣候……我們要是能利用自己的優勢,集旅游、采摘、農家樂、垂釣等為一體的全市最大的農業生態觀光采摘園,適合各類人群消費,前景很是可觀!”柴潤紅說。
說干就干,倆人回到襄汾就著手租地、辦手續……先前做生意的侯治國手里有些積蓄,柴潤紅也在親戚朋友那里借了些錢,倆人總共投資300余萬元,在襄汾新城鎮趙曲村租賃了140余畝地,建了大棚,培育了草莓苗,還購置了櫻桃樹、蘋果樹、桃樹等樹苗。
由于是起步階段,按照規劃,他們先栽種了30余畝的果樹,建了5個現代化的日光大棚,每個大棚的造價在20萬元。還從日本引進了優質的草莓品種,如果在保證品質的情況下,最高畝產可達4000斤。
為了保證品質,他們在大棚內施了牛肥、并用豆粕等做底肥……日子在他們的勞苦中慢慢度過,看著滿地長勢喜人的草莓苗,他們仿佛看到了豐收的希望……
這“夢”是做起來了,決心也很足,行動也有了,可是創業的路并沒那么容易,正在他們滿心歡喜等待豐收時,問題來了。
“我們這草莓,光長個了,葉子也很茂盛,可是花開得特別稀少……”柴潤紅說,他們為此查了不少資料,也向浙江大學的農業專家進行了咨詢,原來種草莓要控制葉子的數量,施的肥料全長在葉子上了,果實自然就少了。他們說干就干,發動全家老小,一起上陣,連夜給草莓“減負”!可這次,由于都是自家人干,大家的技術參差不齊,有的手快,有的手慢,有的下手重,有的把要留的葉子剪掉了,有的葉子剪得多了,不長了……經過反復的學習,他們終于掌握了尺度,逐漸琢磨出一套適合的方法。
為了讓草莓在一個自然生態化的環境里生長,他們在大棚內養了蜜蜂,還利用害蟲天敵等規律,實現了純自然的生態化。眼下,柴潤紅和侯治國盡心培育的第一批草莓就要上市了,他們欣喜不已。
目前,讓他們著急的是銷路問題。為了給這些草莓找個好“婆家”,倆人在網上、網下齊動手,利用年輕人點子多、腦子活等優勢,打出了先嘗后買、采摘體驗等促銷方式……柴潤紅笑著說,現在,這些草莓園只是他們規劃的生態旅游觀園的一角,等把農家樂、垂釣園、采摘園等一步步健立起來后,離他們的夢想就更近了。
記者 郝海軍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