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維修工、攝影師、銷售顧問、總經理,很難把這些關鍵詞同眼前這位35歲的年輕人聯系起來。他干凈、利落、謙和,做起事來像是一臺開足了馬力的機器,似乎一點兒也停不下來。如今,這個活力滿滿的年輕人有了新的關鍵詞——第十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他就是馬民杰,隰縣廣鑫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一個從隰縣山溝溝里走出來的“80后”。
在馬民杰的辦公室采訪他時,他也一刻沒有閑著,時刻注視著眼前一臺隨時能安排工作的電腦和手邊一部時刻能與客戶保持聯絡的手機。
對于20年前的馬民杰來說,今天的成就來得快了些;但對現在的馬民杰來說,這一切也許來得剛剛好。
立足腳下尋新路
中專畢業以后,為了謀生,20歲的馬民杰孤身一人從隰縣來到臨汾市區,準備學習一門手藝養活自己。當時,正值家電行業發展的黃金期,馬民杰跟著老師傅學起了家電維修。很快,機靈、勤奮的馬民杰就出師了,家電維修做得風生水起。“在2000年的時候,月收入2000元,在那個時候來說,算是比較靠譜的一份工作,養活自己綽綽有余。”馬民杰笑著說:“不過那個時候有個疑問,我要一輩子做這個嗎?”就是這樣一個念頭,2002年,馬民杰放棄了這份看上去很安逸的工作,開始了新的旅程——攝影之路。
兩年的學徒工,一分錢的工資都沒有,只是跟著影樓的師傅學技術,一切從零開始,馬民杰卻踏踏實實地待了下來。2008年,他覺得時機到了。“一方面覺得自己的技術已經拿得出手了,另一方面,婚紗攝影當時來看,是很有前景的。”馬民杰說,基于這樣的想法他拿出了自己的積蓄開了“80印象婚紗”攝影館。借助這間影樓,馬民杰買了房。“我是村里出來的孩子,剛開始的目標就是養活自己能有口飯吃,等有了車子、房子之后,我很迷茫,失去了目標,不知道要追求什么。”馬民杰回憶那段時間他每天和攝影圈的朋友聊藝術、談技術,卻漸漸迷失了自己。
2010年,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的馬民杰聽朋友談到了綠化工程,他覺得這是個跳出圈子的機會。出于對朋友的信任,他用上百萬元投資工程,卻落得血本無歸。“每天都不能想這個事情,一想就睡不著,挺絕望的。”現在的馬民杰回想起那段失敗的投資很平靜:“太急于求成了,在沒有很熟悉這個行業的情況下,就把錢投進去了,這是一次大教訓。”這次的失敗給了馬民杰很大的打擊,但是積極樂觀的他并沒有被打倒,反而馬不停蹄來往下一站……
抬頭更有萬重天
“人不能總想著過去的事情,要多想想自己的現在和未來。”盡管每天醒來都會倍感壓力,馬民杰卻整裝待發。
平易近人和不拘小節的個性讓馬民杰在生意過程中結識了很多朋友,每逢過年,他總會準備一些家鄉的特產“玉露香”梨給朋友們送去。“我發現,這個梨的口碑非常好,很多人吃了還想吃。”馬民杰說這個小小的細節讓他看到了“玉露香”梨的前景。
2012年,馬民杰籌集了500萬元的初期資金承包土地,滿心歡喜決定大干一場。當看到這片雜草叢生的荒山時,馬民杰的心就涼了一半。“到處都是枯死的老樹,毫無生機可言。”馬民杰說農業項目的周期很長,建立“萬畝梨園”無異于冒險。不服輸的性格讓馬民杰堅持了下來,規劃園區、開墾荒山、嫁接苗木,事情就這樣按部就班地進行著。
兩年的時間過去了,原本的荒山漸漸有了生機,希望就在眼前。“眼看著就要掛果,我又高興也犯愁,果子怎么銷出去是個大問題。”馬民杰顧不得休息,奔赴蘇州、杭州、上海等地聯系客戶,各大展會都會帶上自己的“玉露香”梨讓商戶嘗嘗,不放過任何機會。2014年,馬民杰成立自己公司,專心致志“賣梨”。
一年以后,馬民杰注冊了屬于自己的商標“肚兒圓”牌“玉露香”。喜訊不斷傳來,馬民杰的“肚兒圓”牌“玉露香”在第13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斬獲“金獎”,在第16屆中國綠色博覽會上獲得“綠博會”金獎,公司前景一片光明。
正當馬民杰準備迎接回報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在各大展會上大獲好評的“肚兒圓”牌“玉露香”卻在西安、太原的市場表現失常。“賣不動,可能是我的方向出了問題。”調整好思路,馬民杰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奔走,這次他帶著一車價值20萬元的梨上路去往杭州。看到這一車梨,杭州的客戶很吃驚。“他們覺得這很大膽,如果他們不要這批梨,來回的損耗我都要自己承擔。”馬民杰說他一直覺得做生意一定要敢想敢做,要有膽魄。“當然還是交了學費的。梨子的大小、斤數沒有統一的標準,很難裝箱,淘汰了一批梨,這些損失都是要自己承擔的。”馬民杰笑言,自此之后,這位杭州的客戶成為了馬民杰的固定老客戶。
華東市場慢慢被打開,而說起這件事,馬民杰卻覺得這是水到渠成。“華東地區的人消費水平比較高,而且飯后吃水果已經是他們的一個習慣了。但是梨這種水果,華東地區不產,我只是抓住了機遇拿下這塊市場空缺。”
追逐夢想再起航
隨著“互聯網+”的熱潮,馬民杰認為“玉露香”梨走向全國已經成為了可能。2016年年初,馬民杰在杭州成立了浙江天生地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此為依托向全國營銷“玉露香”梨。同時,他注重線上銷售,在淘寶和天天樂客開設網店,并與華東微商聯盟建立合作關系,有力地促進了梨果產業發展,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
今年年初,馬民杰被共青團中央、農業部評為第十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這讓馬民杰覺得很欣喜但是更有壓力,“我覺得自己能做的太少了,”馬民杰說,“想多做一點事,好對得起這份榮譽。”
事實上,在馬民杰的“萬畝梨園”計劃開始之后,直接帶動解決了三四百戶農戶的就業問題,讓1200余戶農戶增收;他還與已建果園的農戶合作,春季向各家農戶賒銷有機肥料,秋季按合同收回產品,農戶不需要墊付生產成本,產品銷售得到保障,公司通過生產資料和果品銷售取得利潤,實現了果農與公司真正意義上的雙贏。
目前,馬民杰的“萬畝梨園”已經投資了2300余萬元,他覺得現在已經找到了自己的方向,那就是回到生養自己的地方,盡可能讓家鄉的梨走出去,讓周圍的百姓也能過上小康的生活,他說只想踏踏實實、穩穩妥妥地做好眼下這件事。
對于以后,馬民杰心里藏著一個愿望,這是他不斷前進的動力,是他新的目標,但他說那個愿望也許看上去太遠了,那就是成為果品行業里的佼佼者,做果品行業的“馬云”。
記者 安月琦 見習記者 郭毅紅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