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學鋒正在攙扶老人過馬路。
交通安全,在常人眼中,是自己的事情,與他人無關。而交通協管員這一崗位,在常人眼中,也被漠視,認為可有可無。然而,在這樣一個平凡的崗位上,吉學鋒卻悟出不同的道理:踏實做自己的工作,用感情去經營自己眼中的“事業”。從最初的每月250元到現在的每月850元,作為一名合同制交通警察,有很多人來了又走了,而吉學鋒一堅持就是十年。
初見吉學鋒,他正在市區山西師大崗執勤。他幾乎每時每刻都在變換著手勢,紅燈快亮時,就吹起口哨舉手示意行人止步,綠燈還差兩秒時,他一只胳膊側平舉,另一只胳膊不斷揮動,示意迅速通過,整套動作流暢又準確。
上崗一分鐘,為民六十秒。高峰時段路口交通流量大,吉學鋒通過快速移動,才能及時制止違法行為的發生,達到“以動制動”的效果;以嘴勤保持哨聲不斷。多年的路面執勤執法工作使吉學鋒養成了警容整潔、儀表端莊的良好習慣,每天上崗巡邏或執行各項任務之前,他都認真檢查警帽、白手套、反光背心是否干凈,黑色皮鞋是否光亮。
吉學鋒執法不講情面是大家公認的。在日常執勤執法中見違必糾,糾違必說,實行嚴格管理、廣泛宣傳,做到每糾處一起違法行為,就開展一次面對面交通法律知識宣傳。一次執勤中,一女司機變道“插車”,在插車時差點和后面的車碰上,吉學鋒馬上讓司機靠邊停車。“您好!你剛才變道‘插車’,你知道有多危險嗎?這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也對后面的乘客不負責任。你掙錢也不容易,但是必須寫一份檢查認識你的錯誤。”后來,該司機通過找關系來求情,沒想到仍被一口回絕:“你把我爹喊來也沒用!”然后他又耐心地給她講法說理,直到她完全接受。從那以后,她再也沒違過章。
交警執勤,勢必會得罪一些人。“你一個爛臨時工,老子明天就讓你下崗!”這類的話他聽得太多了。一個曾經“招人恨”的交警,到底是什么讓人們牢牢記住了他?吉學鋒用他自己曾經說過的一句話給出了答案,“到最后司機肯定都會知道,我是為了他們好!”面對不同的心態和訴求,他都堅持以理服人,換位思考,做好說理解釋工作。“國家設立交通法的意圖就是為了大家的生命安全、道路暢通、有秩序,并不是一定要懲罰誰。人都是通情達理的,只要警告一次,下次基本上不會再犯同樣的毛病,起碼我執勤的時候是這樣。”吉學鋒告訴記者,在面對一些違章情況時,站在老百姓、站在違章者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在執法中堅持人性化執法、藝術化執法,讓群眾自覺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這就是他的“事業”。
一個人一天要說多少話,嗓子才會啞?一個人一天要站立多少小時,三十出頭的年紀會因脊椎變形而需要綁著厚厚的護腰才能正常生活。同行的人,總是來了一拔兒又走了一拔兒,很多人都會笑他傻,守著這份微薄的工資和一份累人的工作;身邊的朋友,多次讓他辭職一起外出做事,但都被他一一拒絕。曾給吉學鋒看病的醫生告訴記者,吉學鋒的腰要想好起來,就得放棄這份工作。醫生這樣的判決都沒有動搖他對這份工作的執著與熱愛。
對工作付出了自己的全部,似乎就意味著對家人會有缺失。吉學鋒的妻子王艷芳給記者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兒子和同學在一起談及外出旅游,當同學講述著自己去過的名勝古跡時,兒子卻很自豪地告訴同學,我爸爸帶我去過好多地方,鼓樓廣場、濱河路、堯廟……“看著他對工作的熱情和執著,我除了理解也沒有其他的辦法。”王艷芳淡淡地說。
事實正是如此,對交警工作的熱愛不知不覺間已深深地浸入到吉學鋒生活的角角落落,現在的他,無論是在哪兒,只要看到交通堵塞,就會忍不住上前指手劃腳一番。有一次,他好不容易抽出時間陪妻子上街一趟,剛走到市區青獅街口,就碰到一起車禍,眼見著車越堵越多,吉學峰顧不上多想,就對妻子說:“你看著摩托車,等我一會兒。”然后,不等妻子表態,就直奔車禍發生的地方,先是前后跑一圈,和司機們溝通,接著開始有秩序地疏導交通……半個小時后,車輛暢通了,滿頭大汗的他才回到妻子的身邊。看著他一臉內疚的樣子,剛才還生著悶氣的妻子忍不住撲哧一聲笑了,嗔怪他道:“你這么干倒底圖啥?是有人給你加工資,還是你腦子真有問題?”他說:“習慣了。”
10年交通協管員生涯里,輪換的是季節,不變的是身影。吉學鋒的身影也都留在了市民的心里,在老百姓那賺的是口碑。“有你在,我們安全多了!”山西師范大學的很多退休老人每每經過就會向吉學鋒豎起大拇指。(記者 工力 文/圖)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賈亮】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