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通訊員 王奠邑 許亞峰)近年來,浮山縣按照“農業品牌化”戰略,不斷深化“強化基礎,壯大產業,創新品牌”的思路,充分發揮區域特色和資源優勢,積極培育特色產業,涌現出了一批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的專業村、專業鄉鎮,形成了“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發展模式,帶動了農村經濟發展,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推進了傳統特色產業區域化布局、定向化培育、集約化經營。
“一鄉一業”初具規模。浮山縣按照“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張莊鄉打造了以規模養殖為基礎、設施農業為重點、農產品加工為龍頭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今年還新增設施蔬菜面積1000畝,新建下凹式溫室大棚200座,新增黃花菜種植面積5000畝,發展紅豆杉達到300畝,將建設集有機蔬菜、育苗、花卉、觀光為一體的多功能連體大棚。槐埝鄉、北王鄉以兩個萬畝綠色小麥創高產示范區為核心,發展“臨豐3號”為主的優質小麥21萬畝。米家垣鄉以谷子為主導產業,依托萬畝綠色谷子生產標準化示范基地,輻射帶動全縣種植面積擴展到4.5萬畝;北韓鄉、東張鄉重點發展核桃經濟林產業帶已經初具規模,同時全縣也以核桃為主導產業,主要連片發展核桃園,今年將栽植優質核桃1.5萬畝,全縣累計栽植面積達到10萬畝以上。
“一村一品”成效明顯。澗頭村和上東村的窯洞雙孢菇、西佐村的西瓜、北王村的三櫻椒、牌子窯的土雞、梁村的蘋果等一批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成為各村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為推動產業化發展,浮山縣出臺了資金扶持、信貸投放、科技服務、產業保護等一系列優惠政策。積極引導群眾成立了蘋果合作社、核桃合作社等經濟合作組織,幫助引導、幫助村民做好產業發展,目前共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14個,覆蓋105個行政村,輻射帶動了8000余農戶,做到技術統一管理、生產統一標準、對外統一銷售。同時,他們積極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按照“龍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和利益聯接機制,不斷提高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和綜合效益,在實現農產品加工增值和農民增收的道路上唱出響亮之歌。徐民牧業、中寶脫水果蔬加工、城南黃花菜種植加工、油脂生產、飼料加工、中藥飲片等龍頭企業為產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今年他們還以東親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為引領,做好產業規劃,因地制宜發展窯洞蘑菇,新增種植面積2萬平方米,積極發展標準化養殖基地建設,到年底發展波爾山羊到5.8萬只,良種肉牛到1.1萬頭。
為實現農戶“小生產”與“大市場”的對接,浮山縣始終把培育品牌、打造品牌貫穿于“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生產發展的全過程,推動資源優勢向品牌優勢轉變、向村品經濟轉變。晉盛面粉、神山貢米、東親食用菌等農副產品品牌在裹上“品牌外衣”后,銷售市場迅速擴大,讓廣大農戶嘗到了不小的甜頭。目前,全縣9個鄉鎮都有自己的特色產業,“一村一品”特色村占全縣行政村總數的半數以上,有鄉村工業、旅游業、小雜糧、蔬菜、林果、畜牧、中藥材等特色產業,特色產業專業村農民人均純收入普遍增長200元至500元。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