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您哪里不舒服啊?坐下慢慢說。最近這個部位有什么癥狀沒有……?”記者在市人民醫院門診骨科的診療室里,初次與蘇江平醫生見面。在診療室里,不時有病人及家屬前來詢問病情,每當有病人來時,蘇江平總是會對病人噓寒問暖,然后讓病人慢慢坐下,細細詢問病情,診斷時親自動手查看。
蘇江平有著和藹的笑容,談吐風趣幽默;蘇江平還擁有一顆博愛之心,情系患者殫精竭慮,讓一位位病人絕處逢生恢復健康,重燃起對生活的希望。2006年從洪洞縣外科醫院調入市人民醫院骨科,成為一名普通的醫生。2010年曾獲市衛生局“醫政醫管工作先進個人”及“衛生應急醫療救援工作先進個人”。
難忘第一例手術
蘇江平自畢業后,分配到了洪洞縣外科醫院上班。第一例外科手術至今讓他記憶猶新。當時他救治的第一位病人,是一名被機械碾壓的務工人員,手和腳都被機器碾了過去,當被送往醫院時,人已經昏迷,全身血肉模糊,傷口在哪里幾乎是看不清的。當看到那一幕時,蘇江平不知該從哪里著手,但看到病人家屬焦急的眼神,他覺得作為醫生,職責就是救死扶傷,沒有理由放棄任何搶救的機會,當即讓護士做好手術準備,馬上進行手術。他連續工作5個多小時,最終將病人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他雖然很疲憊,但看到家屬們放心的表情,瞬間變得輕松很多。
視病人如親人
“作為一名醫生,首先要對病人好,要對病人親,因為患者有了病心理負擔本來就重,你再給他臉色看,他肯定難受。”視病人如親人,待患者如家人,這是蘇江平治病一直遵循的一條標準。
3月8日,從山區來了一位疑難病人,由于病情嚴重,蘇江平建議這位病人立即去太原就診,話音剛落,透過病人家屬的表情,似乎在說,我們已經‘山窮水盡’了,但還要治病,該怎么辦呢?蘇江平深深地望著病人家屬許久許久,對他們說,先不要著急,再想想辦法。白天繁忙的工作結束后,晚上剛進家門,蘇江平就開始馬不停蹄地聯系自己在太原醫院工作的同學,看看他們能否幫上忙,幾經聯系、溝通后,蘇江平將這位患者的病例在QQ上傳給了同學,這一舉動讓患者家屬很是感動。“我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就是想幫幫忙。現在我與患者家屬也成為了朋友,有事沒事,打個電話,問候問候。我認為醫患關系是很微妙的事情,在不經意間,就會獲得很多很多。”蘇江平對記者說。他常對醫護人員說:“百姓是我們的衣食父母,醫生應該用‘心’為病人治病,處處尊重他們,為他們著想。”
愛心在震區傳遞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發生7.1級地震,接到上級電話后,日夜兼程,趕往災區。該院醫務人員因工作需要分成西寧和格爾木兩組,蘇江平被抽調格爾木。由于格爾木海拔2830米,他產生了一定程度的高原反應,但仍繼續堅持戰斗在一線,頑強地進行著救助工作。
一個笑容,一聲問候,一句安慰,一個細節……在愛心病房里,傳遞著溫情感人的愛心故事。在震區有一名傷員叫達娃卓瑪,她是左肱骨開放性骨折被送至石油醫院。她丈夫在震中去世,家里剩下一個78歲老母親和一雙正在上學的兒女,大女兒17歲,小兒子13歲,兩個孩子學習都很好。蘇江平同她女兒交談中得知,她母親對父親去世特別傷心,又對家中沒有經濟來源感到憂愁,無法保證兩個孩子繼續上學。聽到這些,蘇江平內心不能平靜,馬上聯系其他兩名醫療隊員共同向達娃卓瑪家捐款計1000元。(記者 楊文婷)
【責任編輯: 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