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記布行的老板——陳桃文,今年45歲,是湖南常德地區石門縣人,出身于裁縫世家,從記事起就跟著父親學習裁縫手藝。1991年跟著舅舅闖蕩臨汾,伊始先跟著一個浙江老板做了兩年衣服。1993年回老家完婚后,因為感覺在臨汾更有發展空間,陳桃文做通了妻子的思想工作,夫妻倆一道來到了千里之外的臨汾打拼。兩年的打工磨礪讓陳桃文學到了很多,羽翼漸豐的他想趁自己還年輕“單飛”開店。想法付諸于實施,自然離不開舅舅的鼎立支持,當年9月,一家裁縫店在汾東外環路上正式掛牌營業。前幾年生意猶可,不過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傳統的手工作坊市場受到急劇的蠶食擠壓。由于客源日漸萎靡,2003年,窮則思變的陳桃文又改行主營床上用品,也就是現在的“陳記布行”。言談中,陳桃文的臉上難掩倦怠的神色:“今天早上坐了一夜火車才從石家莊回來,以前一般進貨都是去西安、鄭州、侯馬等地,這次去石家莊那邊了解市場,打通進貨渠道。”
這時,有幾名女性顧客推門進來挑布料做床單:“這個料子是純棉的嗎?”陳桃文如實作答:“這個不是百分百的純棉,有20%的絲。”其中一名顧客追問:“時間長了會起球嗎?”陳桃文神情嚴肅:“這個我不敢保證,以前沒降價時是100%的棉,現在保不準了。因為我自己用過,確實也起球。是啥就是啥,不說假話。”一番有一說一,開誠布公的表態讓大伙兒心悅誠服。精挑細選過后,陳桃文開始扯布,他熟練的動作,精準的手法引來顧客們陣陣由衷贊嘆。布扯好后媳婦就在里間的縫紉機上開始縫邊制作。沒一會兒就好了。記者問:“給顧客縫邊制作是免費的?”“是啊!現在都這樣,免費服務。”
陳桃文告訴記者,由于自己長期以來秉持重誠信講實話,以誠待人、以信取人的經營原則,店里的回頭客一直很多。雖然現在連開了好幾家布行,但老顧客依舊是絡繹不絕。
之后又進來一位男士,咨詢身上的外套拉鎖是換還是修。陳桃文認真查看后建議還是換個拉鎖更好,一勞永逸。男子連連點頭,滿意而歸。
“我的衣服弄好了沒?”一位女性顧客進門就問。
“好了好了,早好了,里面還有一個存折?”陳桃文笑逐顏開。
“哦,是,忘了掏了,我放心,嘿嘿。”那位顧客大姐爽朗地笑著,“行,挺好的,一直都弄不開拉鎖,這下好了。”在臨汾生活逾20年的陳桃文夫婦早已把這里視為自己的第二故鄉,跟街坊四鄰相處的都很融洽。2004年時他在汾東買了一座小院,現在一家三口其樂融融地在一起生活,兒子也考上了高中。陳桃文告訴記者:“現在唯一的遺憾就是沒能在父母身邊伺候他們,總覺得對不起他們二老,每到春節的時候回去探望,希望能夠多盡點孝心!”(本報記者 王小庚 實習生 馬麗)
【責任編輯: 高卓然】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