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下午,市婦幼保健醫院。
按照約定,記者在3時30分準時到達婦產科。撥通衛雪梅主任的手機時,她不好意思地表示正在做手術,請稍等一下。3時50分許,她終于來了,身著白大褂,戴著藍色的帽子,大眼睛,笑容爽朗。與記者握過手后,她謙遜而簡潔地說:“這個年齡真的不需要宣傳什么,只需要干自己熱愛的工作,為他人、為社會做些事情,這已經很快樂了。”
衛雪梅曾先后在市腫瘤醫院、第二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工作,多次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市“三八”紅旗手。她的高超醫術是有口皆碑的,在市腫瘤醫院婦科,她做了首例腫瘤切除手術;在第二人民醫院婦產科,她第一個引進剖腹產刀口橫切術;在婦幼保健院,又是她第一個開展了腔鏡微創手術新技術。她也是目前在我市婦科領域運用先進腹腔鏡、宮腔鏡手術成功治療病人最多的醫生。
采訪還沒有10分鐘,一位年輕的女患者在丈夫的陪伴下走進了主任辦公室。“姑娘,你感覺怎么樣了?”衛雪梅關切地問道。患者帶著痛苦的神色,低聲說:“肚子疼得很厲害,身上一點勁都沒有。”“沒關系的,你的手術做得很成功,回家好好休息,注意不要吃涼東西、碰涼水,一個多月后再來復查。”患者的丈夫又問了幾個問題,在得到滿意的答復后,夫婦倆放心地走了。
原來,這位年輕的患者在懷孕40天之后,忽然妊娠終止了。衛雪梅給她做了認真細致的檢查后,決定立即做手術。患者很害怕,衛雪梅告訴她,孩子已經不行了,如果不做手術,就會危及你的生命。她正是剛做完這例手術后接受記者采訪的。
衛雪梅講起了她一天的工作。從事婦產科工作30年來,每天早上7點坐公交車來到醫院,晚上一般七八點后才回到家,手機24小時開機。一般情況下,一天有3至4個手術,多的時候達到十幾個手術。記憶中很少有休息日,只要醫院有事,她打個的就過來了。由于她業務過硬、熱忱待人,許多患者和她交了朋友。本院的職工,只要遇到婦產科問題,大小手術都找她做。其實有些手術其他醫生完全可以勝任,但是沒辦法,大家信任她,總是說,讓你做手術,心里放心,覺得安全。對此,衛雪梅很能理解,一個手術,對于醫生來說,只是眾多手術中的百分之一;但是對于患者來說,卻關系到百分之百的生命。有的患者病好了要請她吃飯,她卻拒絕了。人家開玩笑地說她太難請了,她卻笑著說,吃飯對她而言真的是耽誤時間、耗費精力,她只想吃一碗面,然后倒下來好好睡個好覺,這就足矣!
能夠守護著女性的健康,迎接每一個小生命的降生,為未來人口的身體質量把好第一關,這是多么有意義的事!不過,在她的記憶中,也有一件事讓她終生愧疚。父親得了重度腦血栓,后來又發展成大面積腦梗,在醫院住了兩個月,又在家呆了兩個月。前后四個月的時間,她恁是沒有請假,沒有陪伴父親走過生命最后的一程。父親下葬的第二天,她又堅定地回到了工作崗位上。每次想到這些,她就很難過,只有把這份遺憾轉化成大愛之心,為更多女性朋友的健康盡綿薄之力,以報答父親的養育之恩!
正在聊著,又一個電話打來,傳來急切的聲音:“患者胎盤低,孩子還未出生,出血就已經很嚴重了,怎么辦?”衛雪梅斬釘截鐵地說:“那就趕緊做手術,如果不做,不但孩子保不住,大人的生命也有危險!”放下電話,她穿上了剛剛脫下的白大褂,向手術室跑去。
時間是4時28分。衛雪梅換上了手術衣,戴上藍色的口罩,和另外一名醫生、兩名護士進入手術室。一位年輕的產婦躺在產床上,不時發出痛苦的呻吟。麻醉師對她進行處理之后,衛雪梅拉著她的手,輕聲安慰著:“不要怕,這個過程很快,忍耐一下就好了!”在一切就緒之后,衛雪梅和另外一位醫生開始給患者做剖腹產手術。她神情專注、技藝嫻熟,大約十幾分鐘之后,嬰兒降生了,傳來了清脆的啼哭聲。一位護士將嬰兒抱到一旁時,衛雪梅繼續為產婦做著后期工作,她安慰患者:孩子出來了,母子平安,再堅持一下!整個過程大約進行了40分鐘。5時15分,當患者被推向病房的時候,家屬高興地圍上來,一再向醫護人員道謝。衛雪梅平靜地叮囑他們要做好一些注意事項,然后回到辦公室,稍做休息后再做下一個手術。
據醫院的同仁介紹,經衛雪梅用腔鏡診斷并實施手術治療的各種婦科病癥就達20多種。從醫30年來,她始終堅守在醫院工作的第一線,經她接生的孩子已有10000多個,用傳統方式手術治愈的病人達5000多例,腔鏡手術診治的病人也達1000多例。對于大家的贊譽,衛雪梅只是平靜地說:“只要樂于學習鉆研,有一顆愛崗敬業之心,把患者看做是自己的親人和姐妹,手術就沒有做不好的!”(本報記者 郭璞 文/圖)
【責任編輯: 高卓然】